自古古人做癡人,不乏情癡,路癡。當然茶界當中也有茶癡。
在我國歷史上對于茶葉的愛慕到癡的境界便有這么10位。今日就來看看他們是誰!
NO.1 陸羽
陸羽被尊稱為“茶圣”,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專著《茶經(jīng)》,成為盛唐著名隱士,連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談人生。
在今天看來,陸羽的名字與他一生的事業(yè)聯(lián)系緊密,茶生于陸地之上,四方皆有茶,茶就是他的羽毛,品茶就是他的生命。
陸羽先是隱居在丹陽,后來又到了浙江苕溪隱居于靈秀山水之間,前后經(jīng)歷二十六年。他拋卻紅塵不問世事,專心撰《茶經(jīng)》,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
陸羽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為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也讓自己成為和孔夫子、關(guān)武帝齊名的“茶圣”,他的作品也被尊稱為經(jīng)。
NO.2 盧仝
唐朝中期的著名詩人盧仝,創(chuàng)作的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其中的一段為: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這七碗茶,在盧仝噴涌而出的文思下,凝聚成了茶詩的一座無可逾越的巔峰,以至于后人基本都不用詩歌的原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而簡潔干脆地稱之為《七碗茶歌》。
此外,盧仝還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并演變?yōu)椤昂砦菨櫋⑵乒聬?、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fēng)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 茶圣”陸羽相提并論。
NO.3 陸游
陸游,寫下了著名的情詞《釵頭鳳》,也是那個心懷天下,臨終時留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詩人。
他其實還是一個“茶癡”。
他非常喜歡飲茶,也喜歡研究如何煎茶、分茶和斗茶,在他的九千多首詩詞中,有三百多首是和茶有關(guān)的。
毫不夸張地說,在整個有宋時代,陸游一個人寫的茶詩就占據(jù)了茶詩總量的百分之四十多,已經(jīng)接近半壁江山了。
NO.4 皮日休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文學(xué)家,精通茶事,善寫茶詩。
皮日休和陸龜蒙是詩友,更是茶友,兩人在蘇州偶遇后,每日以詩歌唱和,評茶鑒水,讓人羨慕不已。在他們的詩歌唱和中,皮日休的《茶中雜詠》10首和陸龜蒙的《奉和襲美茶具十詠》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
兩組茶詩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各十首。幾乎涵蓋了茶葉制造和品飲的全部,他們以詩人的靈感、豐富的詞藻,藝術(shù)、系統(tǒng)、形象地描繪了唐代茶事,對茶葉文化和茶葉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NO.5 趙佶
趙佶(宋徽宗),1101年即皇帝位,在位25年,輕政重文。一生愛茶,精通茶藝,著有茶書《大觀茶論》。趙佶是丹青妙手,尤其擅長人物花鳥,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圖。其書法也獨樹一幟,稱“瘦金書”。
《文會圖》中人物神態(tài)各異,或坐或立,有動有靜。畫中的備茶場景,是宋代點茶法的真實再現(xiàn),有很高的藝術(shù)和史料價值。趙佶《大觀茶論》論及茶器時曾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fā)茶色也?!钡覀冊诋嬛锌吹降牟璞K卻是白色,似乎矛盾。其實不然,趙佶茶書中所說黑盞,那是斗茶時的需要。日常生活中飲茶,則不論黑白皆可。
煎茶、點茶,一直是中國文人高雅的生活休閑方式,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段臅D》的主題雖是文人雅集,茶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反映出文人與茶的密切關(guān)系。
NO.6 李清照
中國文化史上酒令早已有之。宋代風(fēng)盛斗茶,有競爭之意,仍無行令之習(xí)。自李清照夫婦品茶行令始,妙趣橫生的茶令逐漸流行。南宋王十朋有詩句曰:“搜我肺腸著茶令?!弊宰⒃唬骸坝鄽w,與諸子講茶令,每會茶,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者罰?!辈枇铒L(fēng)行于江南一帶,其方法與李清照夫婦之行令極為相似。李清照堪稱“茶令”的開山鼻祖。
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記述有她與丈夫回青州故里閑居時品茗行令的趣事:
每獲一書,即共同??薄⒄?、簽題。得書、畫、舞、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后,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兩個癡心人,一對雅夫妻,就這樣品茗啜飲,相對展玩,盡一時之雅興,得無窮之樂趣。
NO.7 張岱
張岱品茶的功力,不單在于茶,更在于水。他深諳茶與水的之間的獨特關(guān)系,人擇知音,茶亦擇好水,唯有好水,才能把茶內(nèi)在的獨特香氣發(fā)揮出來。
在名篇《蘭雪茶》里,張岱敘述了蘭雪茶的發(fā)明過程:“……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郁。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并瀉也?!?/p>
蘭雪茶的前生,是“日鑄雪芽”,在當時的名氣也不小。但張岱品味甚高,對它并不十分滿意,于是另起爐灶自制一種茶。他把雪芽用松蘿之法制之,同時嘗試了很多種泉水去烹煮,但都無法把雪芽的香氣發(fā)揮出來,在經(jīng)歷多次嘗試后,張岱用禊泉水去煮,終于把雪芽的香氣發(fā)揮出了,只是感覺香未過于濃郁。于是,張岱再一次改進,他加入茉莉炒制,冷卻后加入滾燙的禊泉水,終于制出了就如剛剝開的粉綠筍殼,又如初升的日光透過窗紙的那一種美麗的白綠茶色,張岱欣喜地稱它為“蘭雪”。
蘭雪茶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就稱雄茶市場,時人紛紛以喝蘭雪茶為時尚,就連原來有名的松蘿,也不得不屈從改名為“蘭雪茶”。張岱的這一段制茶歷史,讀起來饒有趣味,為茶文化的歷史添上俏皮的一筆。
NO.8 乾隆
乾隆一生嗜茶,曾六下江南,微服私訪的同時也飲遍了江南的名茶。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歲高齡時,乾隆欲退隱讓位,有大臣勸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回曰:“君不可一日無茶也!”
乾隆皇帝最喜歡的茶叫三清茶,是用松子、梅花和佛手泡的茶。這茶是他自己發(fā)明的。乾隆十一年(1746)秋巡五臺山,回程時路過定興,遇到一個雪天,乾隆皇帝雅興很高,搜集雪水,在氈帳中烹煮這款他人生的最愛,還作了一首《三清茶》詩?!懊坊ㄉ谎?,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如此高古的品味,實在令人稱奇,比《紅樓夢》里那位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的妙玉也不遜色。
NO.9 蒲松齡
蒲松齡久居鄉(xiāng)間,知識淵博,他自制了菊桑茶,具有補腎、抗衰老的藥效。
據(jù)說蒲松齡在山東蒲家莊的老槐樹下,擺了個“茶攤生意”。只是與其他做生意的不同,人家做生意的要收錢,而他這個“生意”則是要收故事。而且他還立下了個規(guī)矩“只要是能夠說出一個故事,茶錢便分文不取”。
于是一缸粗茶,幾只粗瓷大碗,南來北往的行人,在長途跋涉口干舌燥后,便來到他這個樹蔭底下的茶攤,歇歇腳,喝喝茶,聊聊天。
天南地北的故事,古往今來的傳說,漸漸地,蒲松齡便收集到了眾多風(fēng)格迥異的故事和素材,為他寫《聊齋》這本流芳百世的奇書汲取了眾多的靈感來源。因此,這本奇書,真的可以說是用這一碗碗的茶水成就的了。
NO.10 汪士慎
自陸羽撰《茶經(jīng)》,將茶之源、具、器、造、煮、飲、事、出、就諸事以圖文備述起,茶之一道便成了文人生涯中一件極為重要的閑雅之事。而揚州八怪中的汪士慎更是個中翹楚。
同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nóng)曾言汪士慎:“詩人今日稱茶仙?!边@位平生不嗜酒只品茶的畫家愛茶成癡,分辨得出茶與茶之間的細微差別。而閉目識茶指出此茶出自何地、采自何時,更是他的拿手好戲。
汪士慎用來煮茶的水中,天然的山泉水還算是易得之物,那花枝水必是清晨花枝上的露水,必須耐心等待露珠順著花須滴入瓶中,可見用心之苦。更高端的當然是和妙玉同出一轍的雪水,落在花枝上的雪尤為珍貴。朋友知他有此嗜好,常以此相贈。得知鄰人焦五斗家中收藏有一年前所收的臘梅上的雪水,汪士慎持甕相求,以一幅《乞水圖》相贈。鄭板橋曾為此事寫下詩句:“抱甕柴門四曉煙,畫圖清趣入神仙。莫言冷物渾無用,雪汁今朝值萬錢。”不失為一樁茶林佳話。
有如此珍貴的烹茶之水,煎茶之時的器具更為講究——汪士慎喜以素瓷小茶爐細細煎之,煎茶之時必以松子助燃,如此細致求全,泡出的可謂是雅到極致的一杯茶。
來源: 茶道傳媒
如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