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普洱茶是茶人的終點站,而古六山是普洱茶的重點站。喜愛古六山茶的朋友們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到底古六山是哪些區(qū)域?它們是從何時開始流布?又經歷過怎樣的演變呢?
隨著人們對茶山的尋訪探勘,我們對眾多出產茶葉的村寨有了更為豐富的認識,那么對于“古六山”“新六山”抑或是所謂“新八大茶山”,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和我們留言互動哦。
六大茶山原指西雙版納瀾滄江以東(或者叫江內)的六個產茶的山頭,其中,五個在勐臘縣,一個在景洪市。從明代到清初,普洱茶已在西南邊陲的車里宣慰司轄地誕生,但“六大茶山”一詞,并不流行,出現(xiàn)較多的是“茶山”一詞,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版納,也就是車里宣慰司治下的一個獨立的稅賦單位而存在。
1661年,吳三桂將普洱一帶,一半劃歸車里,一半劃歸元江,編普洱、思茅、普藤、茶山、孟養(yǎng)、猛煖、猛捧、猛臈、猛歇、猛萬、猛烏、烏得、整董等十三處隸元江府。三年后,江內、江外各版納復歸車里宣慰司管轄。
嘉慶普洱府圖
1729年,一個江西茶商去莽枝收茶。此時的茶山,商賈云集,各省商人紛紛來采購茶葉,販運牟利,他們中,江西籍商人的吃苦耐勞、精打細算是有目共睹的。這個江西商人在茶山收茶,和借宿的主人麻布朋發(fā)生矛盾。《滇云歷年傳》中是這樣記載的:“莽芝(茶山)產茶,商販踐更收發(fā),往往舍于茶戶。有江西客淫麻布朋之妻,事露,麻布朋殺江西客,而割發(fā)辯傳示諸商。于是諸商以被盜截殺聞,且言:‘是橄欖壩舍目刀正彥指使?!龔┧赜懈幻?,謂其由于盜也。” 鄂爾泰聽報土司刀正彥“號召窩泥(今哈尼族),肆行截商害民”,開始造反,正在忙于鎮(zhèn)壓烏蒙(今昭通)土司暴動的他立即命提督郝玉麟派兵鎮(zhèn)壓。在倚邦、攸樂及江內,當?shù)馗魃降纳贁?shù)民族聚集起來,與圍剿的官軍展開山地戰(zhàn),由于官軍不熟悉地形,多次受到重大打擊,損失慘重。然而,烏合之眾畢竟難敵訓練有素的官軍。第二年,麻布朋被擒,又是在猛臘茶山,橄欖壩土司刀正彥也被邱名揚抓獲處死。
麻布朋事件的另一種說法,見鄂爾泰奏折。紅字為雍正皇帝的硃批。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茶山問題,不使那些與清政府作對的人一遇追剿,就以茶山作為逃避之地,茶山被圍,就逃境外,“入則借采茶以資生,出則憑劫掠為活計”,鄂爾泰建議在茶山改土歸流,即將各版納中瀾滄江以東(江內)的地區(qū),限制土司的勢力,設立中央政府任命的流動的官員總管。雍正七年(1729),普洱府設立,在思茅設通判,橄欖壩、倚邦、猛烏(現(xiàn)屬老撾)三處,各設把總一員,帶兵駐扎。這樣,六大茶山完全在官軍的掌控之下了。為了避免茶商與當?shù)赝林柁r之間的各種矛盾,鄂爾泰向皇上建議“茶山,系車里咽喉之地。從前販茶奸商,重債剝民,各山壟斷,以致夷民情急操戈。查六茶山產茶,每年約六七千馱。即于適中之地,設立總店買賣交易,不許客人上山,永可杜絕釁端??蜕藤I茶,每馱約納茶稅銀三錢,令通判管理。”也就是說,六茶山產茶六七千馱(按每馱120市斤計算,總量在七八千市擔之間),這些茶必須運到設于思茅的總茶店交易。把所有權力收到官家手里,雖然一定程度減少了商人和土著居民之間的矛盾,卻助長了腐敗與更普遍的欺壓。另一方面,鄂爾泰的報告比在茶山圍剿起義的提督郝玉麟向皇帝報告的“訪問茶山大局,據稱,茶山地方甚屬遼闊,每年所產普茶,不下百萬余斤”出入較大。不知這是一種正常的誤差還是因為圍剿導致的茶葉產量萎縮。
故宮保留下來的五斤重團茶
這以后,六大茶山的名頭越來越響,其實,它更像是六個產茶的區(qū)域,以六大茶山統(tǒng)稱之。
不同時期,六山到底各是哪些山是有不同的。比如:嘉慶四年(1799),檀萃 《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為產而資利賴者也。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耑,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shù)十萬人。茶客收買,運于各處。每盈路,可謂大錢糧矣?!?/p>
稍晚的師范等人均持此說法,只是蠻耑寫成蠻磚而已。
1899年英國人繪制的西雙版納地圖,圖中六大茶山寫作“Tea”。有小旗子的地方設有收稅的厘金局,為交通要道。(巖柯[美國]提供)
而阮福在1825年作的《普洱茶記》則提出兩種說法:一如前述,另一個則是:“(思茅)廳素有茶山六處,曰倚邦,曰架布,曰山習崆、曰蠻磚、曰革登、曰易武,與《通志》所載之名互異?!?/p>
解放后,倚邦末代土司曹仲益則回憶說,六大茶山除攸樂屬車里(今屬景洪市)管理外,其他在勐臘境內的還有五大茶山?!拔宕蟛枭降挠蓙恚褪请S著貢賦的負擔,及茶葉分布面積,劃分管理的一種形式。其中歸倚邦(土司)的:曼松山、曼拱山、曼磚山、牛滾塘半山三山半;歸易武的易武山、曼臘半山?!?/p>
清末,還有所謂七大茶山的說法(見同興號茶品大票):“云南普洱茶產于普洱府屬之七山,曰易武,曰倚邦,曰漫乃,曰蠻松,曰攸羅,曰漫臘,曰漫灑。”
總結一下:六大茶山是過去一個連成一片的產茶區(qū)域,因此它也是一個地理上的行政區(qū)域,被官方所認可。除攸樂外,其他五個山頭歸兩個土司倚邦土司和易武土司管理。
六山具體是哪幾個山頭在不同時期所指不同,分別是:
1、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撒。
2、.倚邦、架布、山習崆、蠻磚、革登、易武。
3、曼松、曼拱、曼磚、易武、牛滾塘半山、曼臘半山、攸樂。
六個山頭面積差異巨大,茶樹品種、滋味也不同。其中倚邦、曼松以小葉種茶最為出名,其他區(qū)域均為大葉種茶樹。
2004年以后,普洱茶熱度升高,一些愛茶人士發(fā)現(xiàn)勐海和瀾滄的一些茶山古茶樹分布廣,樹形非常壯觀,他們就仿照六大茶山的說法,將他們命名為“新六大茶山”,相應的,歷史上的六大茶山就被命名為“古六大茶山”。
新六大茶山一般指: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新六大茶山與古六大茶山的區(qū)別:歷史上名氣不大;各山之間距離較遠,整體性較差。因此,有人又將新六大茶山分成九個或十個古茶山頭,怎么稱呼,見仁見智,沒有官方的統(tǒng)一說法。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2021年5月刊
作者丨楊凱
供圖丨楊凱
來源: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