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邁山“申遺”成功牽動著許多人的目光,也讓不少人心里犯嘀咕:為什么是景邁山?是啊,云南是世界上古茶樹和古茶園最豐富的地方,現(xiàn)存古茶樹資源總面積約為329.68萬畝,其中野生種古茶樹居群分布約265.75萬畝,栽培種古茶樹(園)的分布約為63.93萬畝。行走云南各茶山,經(jīng)常被浩瀚的森林中的古茶園震撼,被時間積累和先人勞作的成果打動。論規(guī)模,景邁山古茶林不是面積最大的,如它隔壁勐海的賀開古茶山也是“千年萬畝”;論口碑,無論價格還是知名度,比起冰島、老班章、易武等只能算“二線”;論原住民的文化和豐富,這自然是異彩紛呈、難分高下……
古茶林 譚春 攝
在剛發(fā)布的一段視頻里,云南茶文化研究者周重林“解密”當年申遺為何景邁脫穎而出,最主要的是當?shù)刂匾?,而且是政府、企業(yè)和民間同向發(fā)力。不得不說,普洱市和瀾滄縣兩級,決策者和參與者既高瞻遠矚又堅韌不拔,展現(xiàn)寶貴的“人間清醒”。當然還有更上級的努力,尤其是文物保護領域專業(yè)又給力的付出。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十多年申遺之路的規(guī)制與升華,景邁山會是今天令人舒服的樣子嗎?
其實,人們心里的“嘀咕”,恰恰反映了對“世界文化遺產(chǎn)”價值認知的偏差?!拔幕z產(chǎn)”中的“古茶林文化景觀”,不是比拼誰的面積更大、茶賣得更貴,甚至編的故事更傳奇,而是“真實性和完整性”。翻譯一下就是,看誰更古樸、更專業(yè),更耐得住性子。因此之故,景邁山可以說是云南古茶山文化遺產(chǎn)價值的代表和標桿。
景邁山的文化遺產(chǎn)要素包括5片古茶林、9個傳統(tǒng)村落和3片分隔防護林,是現(xiàn)代臺地化茶園之前“林下種植茶園”的實物例證。這樣的山地農(nóng)業(yè)模式、居住結構和傳統(tǒng)茶園技術,在云南各古茶山都差不多,更像是一種“通用模式”。筆者也是花很長時間才想明白,因為山地農(nóng)業(yè)資源支撐能力有限,一方水土養(yǎng)活不了太多人,所以山上的寨子必須分散開來墾殖,寨子太大就得另辟新寨,否則山上干活太遠走不贏,至于是金馬鹿還是白象來選址另當別論。寨子和寨子之間有界限,各片茶園之間有區(qū)格,最好的“柵欄”當然是天然森林。
漫步景邁山上的翁基村,一個古老的布朗族寨子,除了干欄式建筑的傳統(tǒng)風貌,時而碰上的參天古木同樣令人感嘆。同行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遺產(chǎn)科副科長李楊介紹說,如果從空中俯瞰,你會發(fā)現(xiàn)寨子一圈都有大樹,大樹是寨子的邊界,是環(huán)境承載能力的標尺。你對景邁山了解越多,越能領會文化遺產(chǎn)背后的土地倫理,越感動這里天人合一的豐富細節(jié)——古老的生存智慧既和諧又系統(tǒng),既唯美又科學。而這種千百年來秉承延續(xù)的智慧和法則,一度被認為是落后的甚至不光彩的。
感謝申遺,讓云南一些看上去“原始”的生產(chǎn)生活、文化習俗獲得了世界級的認可推介,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之間搭建起學術理論和文化傳播橋梁,讓人們重新審視傳統(tǒng)的價值,也讓一些傲慢功利的沖動躁動相形見絀。景邁山下,一個全球首座萬噸級智能茶窖正在建設,項目負責人甘昌竺告訴筆者,他們的高端會員來這里旅居上一段,會在篝火晚會上掉下淚來。是的,山野的滋味和少數(shù)民族歌手的吉他,的確具有勾魂的力量,這也是“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景邁村糯崗古寨 石玉明 攝
景邁山申遺,是云南所有古茶山的榮耀,因為古茶山里的生存邏輯和自然風土高度相似。這不是讓其他地方眼紅和酸溜溜的事,卻是在“文化遺產(chǎn)”的大框架下講好各自故事的機會。景邁山成為首個以茶為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至少是中國茶界的光榮,普天下的茶人都喜慶。如果只是覺得帶來當?shù)氐牟韬觅u了、文旅要火了,那格局也太小了。不過話也說回來,景邁山的成功,也是云南其他古茶山的一面鏡子:照照自己變成啥樣子了,對得起祖宗的遺產(chǎn)嗎。至于景邁山在哪些方面可以作為鏡鑒,容筆者往下細表。
芒景村芒洪大寨夕照 蘇錕 攝
來源:澎湃云南,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