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藏陳皮文化交流會
11月30日下午,由東莞市茶文化促進會陳皮分會主辦的“莞藏陳皮文化交流會”在會和堂陳皮文化體驗館舉行。
筆者根據交流會現場嘉賓們分享的內容整理成系列文章,以饗皮友。
“我更多的強調陳皮作為一種單品,它的屬性跟茶很像,但不完全作為茶的配角存在,它可以作為主角獨自登陸品飲茶領域。茶文化推廣我們先行了一步,現在陳皮文化推廣也要跟上來。今天我們將陳皮和茶結合在一起,將陳皮結合到茶文化中,致力于面向全國的陳皮愛好者去展示東莞多年來收藏的優(yōu)質陳皮的風味和風采!共同推動新會陳皮文化的發(fā)展!”
——梁海潛
分享主題:
《新會陳皮在東莞民間的歷史地位》
分享嘉賓:
梁海潛(東莞市茶文化促進會會長)
01 家家藏皮,東莞藏皮規(guī)模相對穩(wěn)定
從這兩年來在東莞跟大家交流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東莞藏皮,可謂臥虎藏龍。東莞人玩陳皮比較早,收藏量比較大,有較多的藏“皮”大戶。東莞人收藏陳皮的普遍性不亞于收藏茶。
據了解,新會每年約有30%的柑果、新皮、陳皮會流往東莞地區(qū)。目前新會柑年產量超萬噸,推往十幾二十年前的1000多噸、2000多噸的保守產量,且折合5%左右的產皮率(果品以100斤新會柑產5斤陳皮計算),再算上每年年份、天氣、病蟲害等的影響,雖說最終難以統(tǒng)計出一個具體的東莞藏皮數據,但全國收藏陳皮能達到“量級”規(guī)模的地區(qū),除了新會本土,另一個就是東莞。
跟新會本地陳皮“邊藏邊賣”的特點不同,每年從新會流往到東莞地區(qū)的陳皮,往往“只藏不賣”,很少往市場流通,至今也并未出現過大規(guī)模往外“走”的現象,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目前東莞已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陳皮儲藏規(guī)模。
至于說東莞目前保存有體量最大的年份老陳皮,數量最多的正宗新會陳皮,我認為是有可能的。
02 東莞收藏陳皮的三大優(yōu)勢
1、文化
文化,其實來源于生活習慣,包括約定俗成的東西以及存在腦子里的一些理念。東莞人藏皮的習慣從傳統(tǒng)走到現代,極具自然普遍性,已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2、經濟
東莞為什么能成為藏茶之都,藏皮之都?其實最根本的就是——有“錢”。
東莞民間普遍喜歡玩各種收藏,尤其是具有投資價值、增值良好的藏品。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何以支撐這種規(guī)模性的收藏行為?恰恰是因為東莞民間有很豐厚的資本力量,資本又熱衷收藏,才成就了東莞藏茶、藏皮之都地位。
3、空間
空間不單指一棟樓的狹義式空間,比如東莞人會將一棟樓改造成一個合適的收藏陳皮的場地,上升到專業(yè)倉儲的層次,指的是這種“空間”理念。
短期來說,在空間、經濟方面,其它地區(qū)可能會后來居上,趕超東莞,但由于歷史原因積淀起來的藏皮體量與藏皮文化,是莞藏陳皮獨一無二優(yōu)勢所在。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更看好東莞,看好莞藏陳皮,而文化、經濟、空間三要素,正是核心基礎與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