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521國際茶日,許多地方都在圍繞“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主題,開展各種與茶有關(guān)的活動。2019年11月27日第74屆聯(lián)合國大會宣布設(shè)立的國際茶日,以贊美茶葉對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的價值,是以中國為主的產(chǎn)茶國家首次成功推動設(shè)立的農(nóng)業(yè)領(lǐng)域國際性節(jié)日。
茶在中國,從“神農(nóng)嘗百草”的神話里開始,始終如神話一般的存在,既可以與“琴棋書畫詩酒”一起走進高雅殿堂,更可以與“柴米油鹽醬醋”一起融入煙火生活。
對于全國唯一注冊認定的千年茶鄉(xiāng),1986年就與福建安溪、浙江富陽、安徽岳西一起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優(yōu)質(zhì)茶葉生產(chǎn)基地的昌寧,茶不僅是一種經(jīng)濟、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精神、一種追求,流傳下來許多與茶有關(guān)的傳說。
昌寧最高的山,名為天堂,也美若天堂、幻似天堂。在天堂山的原始森林里,有許多野生茶樹,披著“蓑衣”,與各種花草樹木為伍,同各種野生動物相伴。輕風吹過,一片片茶葉盡情舞動,講述著茶的傳說。
傳說中,天堂山是盤古開天辟地時留下的一處連通天地的高臺,山上本沒有茶,也沒有各種神奇的花和野生動物。有一次,天宮的統(tǒng)治者安排一名神仙到大地上,尋找天上需要的包括茶在內(nèi)的各種動植物。這名神仙愛酒,每喝必醉,一醉就是很長時間。這位神仙在找夠了天上所需要的動物和植物種子,裝了滿滿的一儲物袋,來到了天堂山準備登天。他感覺很累,也很有成就感,于是便拿出酒葫蘆喝酒。沒想到一喝就喝醉了,醉后躺在山上呼呼大睡,一睡就睡了七七四十九天。
儲物袋里的小動物餓了,就跑了出來四處覓食,出來的時候把袋子里的各種種子帶了出來,灑落一地。等神仙醒來后,也不知道自己醉了多久,于是拿起空空的儲物袋匆匆飛上天宮。而那些跑出來的小動物就此安了家,那些灑落出來的種子就此生根發(fā)芽,長成了一片原始森林。一次“神失誤”,讓天堂山上就有了各種動植物,也有了長在林間的茶。
雖然傳說只是傳說,但天堂山上有許多野生茶卻是不爭的事實。民間傳說里的神仙,其實就是所有無法解釋的自然力量。這傳說雖然沒有根據(jù),卻說明天堂山上的野生茶,其實是在大自然的力量下物競天擇的結(jié)果。而這些野生茶的存在,也無言地證明著天堂山是茶這一物種的發(fā)源地之一。至于如今種植在昌寧的許多茶品種,則應(yīng)該是物種進化過程中的遺傳與變異的結(jié)果,與傳說中的天堂山茶或許有關(guān),又或許無關(guān)。
傳說中昌寧茶樹的起源,是一個“神失誤”,而如今常見的白茶、曬青、烘青、紅茶幾種主要茶類,民間的傳說里也是從失誤中無意間形成的。
傳說中,居住在如今昌寧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茶這種植物,剛開始的時候是因其無毒采來用于果腹,后來發(fā)現(xiàn)其有清熱解毒的藥效又用來做藥,但都是采摘新鮮的葉子來用。有一次,一個人在上山采來茶葉后沒用完,就隨手丟在家中。幾天后的一個晚上需要用茶葉做藥時,因天黑無法上山去采摘,于是就想起曾經(jīng)丟在家里的那些茶葉,看著已經(jīng)脆了的葉子,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煮了一罐,發(fā)現(xiàn)不僅效果沒變,還有了一種特殊的清香。于是,這個人就每次上山采回茶葉,就會晾曬一些存在家里備用。慢慢的,別的人也學會了這種方法,并因為這咱晾曬出來的茶葉芽白白的,就叫它為“白茶”。
后來有一次,一個人在采回茶葉想要晾曬一些干茶,卻因采得太多沒有足夠的地方晾曬,就突發(fā)奇想,是不是可以把它炒熟揉緊后省出一些地方。這個人就用大鍋將茶炒熟,然后使勁揉成緊條,放在太陽下曬干。曬干后,這個人煮了一罐喝了起來,卻發(fā)現(xiàn)這茶葉不僅有清香,還有一種苦苦的味道,喝了之后嘴里還有一種回甜的感覺。于是,這個方法又一傳十、十傳百地傳了開來。因為這種炒揉曬后的茶的顏色是青黑色的,大家就把它叫做“曬青”。
所謂天有不測風云。某天有個人采茶回來后,卻遇到了陰雨天,炒好、揉好的茶無法曬,眼看著就要變壞了,這個人就想著“太陽曬干了可以,那么用火烤干行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這個人就在火塘邊放了幾個竹籃,把揉好的茶葉薄薄地撒在上面慢慢烘烤,沒想到一邊烘一邊就有香氣散發(fā)出來。烘干后,煮出來不僅有茶的味道,還有一股特別的香氣,甚至直接放進碗里用開水一沖,很快就能出味道來。于是,這個人就用竹蔑編了幾個專門用來烘茶的烘籠,開始制作這種茶葉,并因為茶的樣子與曬青差不多卻是烘干,就叫它為“烘青”。
后來,有一個人采回茶葉還沒來得及炒,就忙著其他的事去了,回來的時候茶葉已經(jīng)半干已不能炒,于是就想著直接揉出來曬干試試。茶揉好后,又有其它事出去了,回來時堆在那里的茶已經(jīng)捂紅,還散發(fā)出一種特別的味道。這個人想著丟了也可惜,就一部分放在太陽下曬,一部分放在烘籠里烘。茶干以后,這個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煮了一罐,倒出來的茶湯顏色呈紅色,有一種燒焦了的紅糖的味道,喝起來沒有苦味反而有點甜甜甜的感覺。這個人也沒想到,兩次失誤后竟然成就了茶的另一種味道,于是就仔細回憶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失誤,開始嘗試做這種干茶紅褐、茶湯呈紅色的茶,并命名它為“紅茶”。
在昌寧,關(guān)于茶的失誤傳說,不僅在茶的起源、茶的加工,就是祖輩傳下來的小罐茶,也是因為一次失誤后形成的。傳說中有個愛喝茶老人,有一天正要煮一罐茶,不想剛把茶葉放進罐子,就聽見家里的牛跑了出去,于是把罐子放在火塘邊就跑出去趕牛。趕牛回來后,這個人又想起煮茶喝,于是提起炊壺倒水入罐。水一入灌,只聽罐中“嘭”地一聲,發(fā)出如雷鳴般的聲音,把他嚇了一大跳。他以為是罐子炸了,看去時卻發(fā)現(xiàn)罐子還好好的,罐中水沫翻滾,還有茶的香氣隨著水汽涌出。過了一會,這個人倒了一碗試著喝了一口,發(fā)現(xiàn)茶的味道更濃釅,喝一杯后感覺全身通透。從此,他就開始了在火塘邊烤茶喝,并把這種沖水進去時會“嘭”一聲響的茶叫做“雷響茶”。
昌寧的這些茶傳說,幾乎每一個都與“失誤”有關(guān)。這不僅不是對大自然的不敬,不是對一代代種茶人做茶人的不敬,反而是對大自然、對一代代茶人的崇敬,是對茶的許多未解之謎的美好想象。也許,正是這一個個美麗的失誤,成就了不一樣的昌寧茶,并讓昌寧茶的故事在歷史長河里不斷傳承、延續(xù),讓昌寧能用一杯好茶與世界共享。
來源:昌寧發(fā)布 吳再忠,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