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同朋友前往某倉庫去挑中期茶,因為去的倉庫比較大,于是就想著能夠多選幾款高性價比的茶葉。可結果萬萬沒想到啊,實在沒挑出幾款茶來--放眼望去,幾乎全都是"老班章"。
多年前老班章大熱,以至于許多茶企在壓制茶餅的過程中,有意或是無意選擇印有"老班章"標識的綿紙。當時普洱茶圈子不大,即便用了"老班章"的包裝,也會通過日常交流搞清楚綿紙下包的是什么地方的茶葉。如今時過境遷,有的當事人早已不做茶了,茶葉幾經(jīng)轉(zhuǎn)手,溯源也變得不可能。結果就弄成了當下這個局面--偌大個倉庫,存茶成百上千種,超過一半是"老班章"。
明眼人都知道,這些"老班章"基本都不是老班章,或許新人會覺得這些茶因為不是老班章,那么它們統(tǒng)統(tǒng)都不是好茶。有這樣想法的人肯定是錯的,在老班章盛行的年代,啥都是老班章,布朗山的茶自然不用說,像勐庫十八寨的茶,也一樣用著老班章的外包裝,大量來自勐宋、景邁這些產(chǎn)區(qū)的普洱茶也是一樣。如今想找其他產(chǎn)區(qū)的中期茶就只能想方設法從這一票"老班章"中去追本溯源,難度之大超乎想象。
中期茶遍地"老班章"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當年的茶商為了讓產(chǎn)品能夠快速賣出,毫不猶豫的借用了老班章的名號。當年賺錢有多爽,如今賣茶就有多苦。面對貨架上那一筐筐的茶葉,即便它真的是由當下最熱門產(chǎn)區(qū)對應的茶葉,可又怎么證明它是呢。無論是換包裝還是重新貼條加以說明,都難以取信茶客。
總之急功近利是做茶的大忌,當年圖一時之快用了最容易吸引到茶客的外包裝,如今即便它們已經(jīng)轉(zhuǎn)化的非常出色,可想要把這些茶賣出去,那花費的人力物力可比當年賺的那點錢多多了?,F(xiàn)如今恐怕大部分茶商都得想辦法,好好應對一下當年這些用錯包裝的中期茶了。
文: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