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料 | 什么是烏泥?(專業(yè)詳解)

泥料 | 什么是烏泥?(專業(yè)詳解)

27閱讀 2019-04-10 07:04 茶具

圖文| 砂海墨韻

?來源 | (ID:zisha5)


烏泥,因原礦外觀色澤有時呈烏黑色而得名。黃龍山四號井、臺西礦和大水潭礦區(qū)都有出產(chǎn)。


烏泥主要分布在石英砂巖下的甲泥和紫泥之間。原礦呈紫青色或黑色,紫中泛藍。性硬松散,遇水則潰散,散后成顆粒狀。


烏泥砂性重,黏土比例少,粘結(jié)力不強,粗顆粒居多,從大類來說屬于紫泥的范疇,引起原礦燒成色澤有時呈灰色而得名,其最早用于紫砂壺的配料,起潤色、穩(wěn)定窯溫的作品。


礦料外觀呈烏黑色致密塊狀,質(zhì)堅如石,含有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礦料上有淺綠色的豆斑狀。部分礦料上有褐紅色的斑點、斑紋狀。


燒成溫度要求較高,一般需1200℃以上。燒成后呈淺褐紅微泛黃色調(diào),胎質(zhì)略顯干澀,表面存留的白色云母碎片也較多。

在高溫下煅燒1300度左右成灰色,多泛暗紫,下為四號井烏泥高溫作品。



礦料外觀呈紫黑色致密塊狀,質(zhì)堅如石,礦料上有淡綠色的豆斑狀。

燒成溫度要求較高,一般需1200℃以上。燒成后呈
淺黃透紅色調(diào),胎質(zhì)比較疏松,表面比較干濕,有一定的雜質(zhì)黑點,外觀色澤顯得比較灰暗單一。


礦料外觀質(zhì)地不均勻,呈紫黑色、深紫褐色致密塊狀,比較堅硬,礦料上有淡綠色的豆斑、條形紋理狀和暗紅色斑點、花斑狀及白色蠟質(zhì)狀。


燒成溫度要求較高,一般需1220℃以上。燒成后呈淡紅色微透黃,胎質(zhì)比較疏松,存留的白色云母碎片也較多。表面比較干濕,外觀色澤顯得比較灰白單一。

上一頁:石瓢壺如何鑒賞?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下一頁:2024年下關(guān)藍印沱茶,火爆上市!

相關(guān)閱讀

茶友網(wǎng)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