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粗茶粗制,是白茶界未來發(fā)展方向嗎?

編輯:消失茶友




《1》


自從白茶風生水起以來,名氣是一年比一年大了。


但是,價格也一年比一年高了。


這讓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白茶五年前是那樣的價格,現(xiàn)在卻漲到這般的價格?


對于這樣的問題,我通常是笑答:”五年前的房價跟今天也是不一樣的呀,通貨膨脹嘛。最起碼,白茶還在一個合理的價錢范圍內(nèi),沒有像普洱那樣的天價茶?!?/p>


可能很多茶友還是不能理解。


覺得茶農(nóng)很貪心,想錢想瘋了,才會讓茶葉的價格瘋漲。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茶農(nóng),是最樸實的一群人,他們所擁有的資源,不過就是祖輩留下來的這片山,這片茶園罷了。


采茶,制茶,是體力活,也是技術(shù)活,熟才能生巧,勤才能補拙。利用自己的技術(shù),以及祖上留下的天然好茶園,賺取合理的利潤,是他們唯一的生存之道。


采摘這片茶園里的茶葉,加工成成品茶,銷售出去,借以發(fā)家致富,這本無可厚非。


總不能只許某地的居民靠拆遷致富,某地的居民靠賣礦山致富,某地的居民靠養(yǎng)魚致富,卻不許福鼎的茶農(nóng),靠生產(chǎn)白茶致富吧?



《2》


也有一派認為,茶葉,只是一片葉子一壺水,沒必要讓價格變得這么貴。


這話從表面上看,確實是沒什么問題。


但細思,卻會發(fā)現(xiàn),這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最淺表層的問題就是,如果隨便采一片葉子,煮一壺水,就能成就一杯香清甘活的、令人沉迷且欲罷不能的飲料,為什么我們不選擇去喝桉樹葉水?喝芭蕉葉水?喝任何一種自然界的植物的葉子采下來泡的水?


而要去喝茶葉泡的水?


這說明,茶葉泡的水,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有它的獨特性,有它的與眾不同之處,這才會讓人們,選擇喝它,而不是喝普通的一片植物葉子的水。


究其根源,在于,從茶葉,到茶湯,這當中,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變化,不僅是從固態(tài)的葉子到液態(tài)的水,這種形態(tài)上的變化,還經(jīng)歷了采摘、加工制作、收藏運輸、儲存等等方面的變化。


在這些過程中,人的力量,人的因素,占了主導。


是人把這片葉子采下來,是人把這片葉子加工成成品茶,是人把這片葉子泡成香清甘活的茶湯。


這些“幕后英雄”們,為這泡茶湯的品質(zhì),付出了無盡的心力,當我們喝到這泡花香馥郁、淳和稠滑的好茶湯時,是不是應該為他們的勞動,支付一些費用呢?


就像我們?nèi)ワ埖瓿燥?,要付餐費。去服裝店買衣服,要付服裝費??措娪埃I電影票,是同一個道理。


然而,為什么沒有人對幾百塊門票的電影說:“電影,不就是幾個人一臺戲,沒必要賣這么貴嗎?”


因為,電影的制作成本,媒體上時有宣傳,消費者們已經(jīng)耳熟能詳,故而,不會再去置疑一場大制作的成本。


但是,茶葉的加工生產(chǎn)制作,自古以來,一直是手工作坊式在運作,就算是到了現(xiàn)在的工廠化生產(chǎn),也仍然是以人為主,以人的技術(shù)為主。


而在消費者的觀念認知中,大制作電影的設備成本,是極易接受的。而茶葉生產(chǎn)中的人的成本,人的智慧,卻時常被忽略。


如果一杯香氣四溢的好茶湯,得來全然不費功夫,也不考究產(chǎn)區(qū)的地理條件,那這杯來得太容易的茶湯,不被珍惜,不值什么錢,自然是沒有疑問的。


但是,當它的背后,蘊含著無數(shù)的人力物力和心力,我們便不能把一杯茶湯的價值,等同于簡單的“一片葉子一壺水”。



《3》


當然還有人認為,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講究“粗茶淡飯”,講究簡樸的生活。


故而,現(xiàn)如今,茶葉的生產(chǎn)加工,不必精細,不必耗費那么多的人工成本,簡單一點粗加工出來,不就可以降低價格了嗎?


乍一聽,還真覺得有道理。


湯圓上雕了花,湯圓成了工藝品,自然就貴了。如果只是普通湯圓,便只是普通的價錢,能讓更多的人吃到它。


但是,茶葉,它并不是普通的農(nóng)產(chǎn)品。


尤其是現(xiàn)時代,要想讓它粗加工,就很可能為了降低成本,而陷入粗制濫造的漩渦,不但口感相差甚大,并且吃進去對人體害大于益。


茶葉的加工,是一門精細化的手藝。


就算在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還不發(fā)達的古代,各項技術(shù)還不甚先進的古代,各大茶類里,仍然有貢茶與常茶之分。


貢茶,是精心制作的貢品,為皇家貴族所享受。


常茶,是普通產(chǎn)品,為普羅大眾所飲用。


貢茶,一般人買不到,市面上也難覓芳蹤,大多在權(quán)貴階層手中就消費掉了。


常茶,一般人都可以買到,產(chǎn)量也大,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是這類茶。


在反映清初貴族生活的《紅樓夢》里,就寫得很明白,賈太君不喝六安茶,喝了老君眉,覺得不錯,分享給村婦劉姥姥。然而劉姥姥牛飲之后,說了一句,這茶好是好,就是太淡了點兒,這一評論引來在場眾人的笑聲。


這一節(jié)告訴我們,在清朝,滿人的天下里,漢族的茶文化仍是盛行的。


并且,達官顯貴喝的茶,與平民百姓喝的茶,并不是同一品級的茶。貴族喝的茶,到了平民嘴里,只有兩個字:太淡。


貴族喝的茶,精心制作,茶氨酸含量較高,茶多酚和咖啡堿含量適當,感故而湯清水滑,香落水,水有骨勁。


平民喝的茶,粗制粗糙,茶氨酸含量不高,茶多酚和咖啡堿含量過高,喝在嘴里,便感覺濃烈,厚重,刺激,苦澀。


從紅樓夢的這些喝茶細節(jié),我們可以知道,在古代,茶,便分了精制茶,和粗制茶,分了階層,分了等級的。


并不是所有古人,都一味地追求茶葉的粗制粗飲。


尤其,“粗茶淡飯”這四個字,并不是一個普通人提出來的。


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他跟著他的老師蘇東坡,什么好茶沒喝過,到老了,才提出“粗茶淡飯”這拋棄繁華、回歸平淡的喝茶理念,實在是有點矯情。


就像一個擁有豪宅名車名表和無數(shù)存款的人,跟你說,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你會不會信?


太作。


所以,“粗茶淡飯”這種類似“斷、舍、離”觀念的極簡思想,它只是一個看盡繁華、閱盡繁花的老人,對樸素的一絲念想。


經(jīng)并不應該成為21世紀主流社會對茶行業(yè)發(fā)展和進步的規(guī)劃與禁錮。



《4》


前幾天去看名包。


有幾十萬的,也有幾千塊的。


只看你的經(jīng)濟能力。有能力的就買貴的,沒能力的就買便宜的。


在場的人,每個都喜滋滋地挑選著自己喜歡的款式與價格,最終刷卡買單。


沒有聽到過一個人在抱怨:沒事做這么貴的包干嘛?做些便宜的不好嗎?


大家都真心實意地認可這些名包的品牌價值,心甘情愿地為這些奢侈品買單。


并且,在未來,加倍努力工作,只為以后還能買得起更好,更貴的名包。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


因為向往更好的生活品質(zhì),所以認真努力去實現(xiàn)目標。而不是因為囊中羞澀買不起更好的東西,便埋怨這東西價格太貴。


買包如是,買茶,亦如是。


譬如,張三,買不起好的茶,買不起如今的白茶,他不去想,自己為什么喝不起白茶了,這些年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為什么沒有提升,反而怪罪這款茶漲價太快。


要知道,茶在漲價,我們的收入不是也在增漲么?


所有人都在往前跑啊。不僅茶價漲了,物價不也漲了么?排骨的價格就漲了好多。還有皮衣。


如果這幾年,茶的價格漲了,而人的收入沒漲,這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


以前能喝得起太姥山的白茶,現(xiàn)在只能喝平地茶或者外地白茶了,這說明收入水平在退步、說明消費水平在退步。


放眼看去,大家都在進步,自己卻在退步,不應該恐慌么,不應該抓緊時間進步么?


怎么還有時間去埋怨人家跑得快,把自己拋在后面了呢?


斯大林說過,落后就要挨打。毛爺爺也深以為然。


所以,咱們不能再怪白茶往前跑了,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保持與白茶的同步前進。


也保持與這個社會的主流消費水平,同步前進。



《5》


好茶,就是為有經(jīng)濟實力的人設置的。


喝茶,也是分階層的。


宋朝的時候,蘇東坡喝的是點茶。王婆喝的是大壺茶。


希望列位看官,都懂得喜歡好茶,欣賞好茶。別為了自己的消費水平,就希望好茶粗制,拉低品質(zhì)。


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去匹配那些好茶。


越努力,就越幸運。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0條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