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茶道與儒學

編輯:消失茶友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構(gòu)成了儒家以中庸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并形成影響人類文化數(shù)千年的東方文化圈,當今包括全世界華人、華裔、日本、韓國及東南諸國都從儒學中尋找真理。而中國茶文化也多方面體現(xiàn)了儒家中庸之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并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哲理于品茗活動中??梢哉f,中國茶道思想的主體是儒家思想。

?


儒家學說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文化,中國茶道與儒家學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儒生們把品茶看作品味人生。酸甜苦澀,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各人有各人的偏愛,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儒生與茶道的關系是道心文趣兼?zhèn)?,比佛家和道家要復雜得多,但其主體是倡導“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具有積極的入世觀。

?


“以茶可雅志”,貫穿著儒家的人格思想。儒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概而言之,就是修身為本、修己愛人、自省慎獨、自尊尊人、敬業(yè)樂群的君子人格,旨在建立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的高度文明的“優(yōu)雅社會”。“以茶可雅志”中的“雅志”兩字,“雅”指文明、教養(yǎng)、高尚、美好、正當,“志”指人格精神趨向于一個較恒定的、具有真正價值的目標。孟子認為不動心就是“持其志”、“不動心有道”。

?


“志”既然是人之為人的價值所在,它就是對抗人性異化的精神柱石,若失志,人就變成非人,這是儒家的共識。“以茶可雅志”是從茶文化這種文化形態(tài)的視角來理解人生本身,這正是儒家思想的深刻反映。茶人的“雅志”固然有清高的意味,但更多的是表示它的高雅品格,這正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儒家在茶性與人性契合點上的認識是深刻的?!皾嵭圆豢晌?,為飲滌塵煩”(韋應物《喜園中茶生》),視茶為高雅的象征。“豈知君子有常德……不改舊時香味色”(歐陽修《雙井茶》),也是借茶表示人對雅志的追求。

?


儒家茶文化代表著中庸、和諧、積極入世的儒家精神。“以茶可行道”實質(zhì)上就是指中庸之道。因為無論“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還是“以茶可雅志”,都是為“以茶行道”開路。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孔子和后代儒家那里,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概而言之,“中”,也就是適度,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庸”可視為合情合理,因此,中庸之道乃是修身之道,是處世做人的態(tài)度與方法。

?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孔子《中庸》第一章),此中的情與理,要求合情合理,不走極端,保持“中道”,以達致“和”的狀態(tài)?!昂汀?,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范疇,同時也是美學境界。自劉貞亮首先提出“以茶可行道”后,無論是宋徽宗趙佶的“致清導和”,還是斐汶的“其功致和”等,都是以儒家的“中和”與和諧精神作為中國茶道精神的。茶道以“和”為最高境界,也說明茶人對儒家和諧或中和哲學的深刻把握。

?


中國茶文化中,處處貫徹著和諧精神,無論煮茶法、點茶法、泡茶法,都講究“精華均分”。好的東西,共同創(chuàng)造,也共同享受。在泡茶時,表現(xiàn)為“酸甜苦澀調(diào)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中庸之美;在待客方面表現(xiàn)為“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明禮之論,在飲茶過程中表現(xiàn)為“飲罷佳茗方知深,贊嘆此乃草中英”的謙和之禮。在品茗的環(huán)境與心境方面為“普事故雅去虛華,寧靜致遠隱沉毅”的儉德之行。儒家思想要求我們不偏不倚地看待世界,把“中庸”和“仁禮”思想引入中國茶道,主張在飲茶中溝通思想,創(chuàng)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的友情。



云南普洱茶文化——做有視角、有深度、有情懷、有溫度的茶文化微信公眾推廣平臺。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更多精彩,與您分享!




“古保森”品牌簡介:“古保森”即Global Sence, 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lexEcosyste(社會-經(jīng)濟-自然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


我們創(chuàng)建企業(yè)的初心和理念:打造一個公司+基地+合作社+農(nóng)戶+品牌的良性循環(huán)的產(chǎn)業(yè)鏈條。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環(huán)保效益的統(tǒng)一,構(gòu)建一個“茶農(nóng)種好茶、茶商賣好茶、茶友喝好茶”的商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做有境界的企業(yè),做有靈魂的產(chǎn)品!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0條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