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認識品種,茶葉風格的形成

編輯:消失茶友

  前文:活性怎么來?關(guān)鍵在原料與工藝


  品種這個詞,云南茶很少涉及。不過,以烏龍茶為代表的閩臺茶區(qū),講茶,必講品種。


  凡農(nóng)業(yè),也必講品種。

  市場上,多用臨滄、易武、勐海三大茶區(qū)劃分茶葉風格,并在此基礎(chǔ)上談山論寨。


  這種認知在品種面前宣告無效,因為,并不是地域決定茶葉風格,而是品種。


  基于歷史,云南可分為兩大茶區(qū):勐庫大葉種茶區(qū)、西雙版納茶區(qū)。


勐庫大葉種茶區(qū)


  整個云南的茶樹品種,除了西雙版納以外,幾乎都屬于勐庫大葉種。

勐庫大葉種


  也就是說,冰島茶與保山茶,品種其實差異不大,不過由于勐庫大葉種采用有性繁殖,所以每個地區(qū)都會生出自己的獨特品種,比如冰島最優(yōu)的品種是冰島黑大葉,這種品種在保山就沒有。


 ?。ㄈ绻驯鶏u黑大葉移種出去就另當別論……)

  當然,決定冰島茶品質(zhì)的還有環(huán)境,品種只能復制風格,不能復制環(huán)境。


  品種決定了勐庫大葉種茶的香氣、滋味、湯質(zhì)有其趨同性,并且會在后期轉(zhuǎn)化中更加明顯。


  勐庫種老茶,特征是清晰且高揚的木質(zhì)香、陳香氣息,湯水帶有獨特的骨感(框架感)。


  為了讓學員更加理解,本次課堂還拿出了1998年鳳慶大葉種生茶

  低沸點香氣隨時間逸散后,高沸點香氣會更加明顯


  老生茶的底層香氣比新茶更易于辨識


西雙版納茶區(qū) 易武


  西雙版納歷史上長期處于傣族統(tǒng)領(lǐng),直到雍正改土歸流,瀾滄江東岸的勐臘才進入清朝流官系統(tǒng),這個政治變革導致瀾滄江東岸的普洱茶產(chǎn)業(yè)有了飛速的發(fā)展。


  傣族的茶葉審美偏苦,這點可在緬甸茶區(qū)與傣族民俗考查中得知,與之相反,漢族嗜甜,嗜甜審美下馴化出來的茶葉,就偏甜。漢人進入西雙版納做普洱茶,品種馴化隨之展開。


  馴化后,易武的核心品種稱為「易武綠芽茶」。

易武綠芽茶


  以易武正山為核心點擴散,易武綠芽茶向心狀呈現(xiàn)出「馴化—原始」的品種模型:越核心,易武綠芽茶特征就越多,越邊境,原始特征就越多。

易武高桿古樹


  解讀易武茶的多樣性


  易武素有「一山一味」的說法,這個品種現(xiàn)象的形成,與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氣候不可分隔。按照李揚老師的說法,西雙版納屬于「你砍一根樹枝下來隨便插到土里,都能生長」的環(huán)境。


  西雙版納民族聚居狀況復雜多樣,每個村寨對茶葉的審美都不同,并且會馴化出自己喜歡的品種。由于不需要借助有性繁殖,茶樹的品種可以人為復制,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山一味」。


  在「一山一味」的基礎(chǔ)上,加上漢人的易武綠芽茶審美,就是易武茶區(qū)的品種模型。

西雙版納茶區(qū) 勐海


  瀾滄江西岸的勐海,未在改土歸流時劃歸流官統(tǒng)治,仍維持傣族統(tǒng)領(lǐng),由于漢人影響較少,勐海茶的品種審美仍然保留了傣族的苦味特征。


  曼興龍、小勐宋的苦茶品種基本與緬甸一致。


  勐海茶的品種可分為苦底甜茶、澀底甜茶、苦茶三類,前兩種茶市面上十分常見。巴達、南糯以澀底甜茶為主,布朗山以苦底甜茶為主,不同區(qū)域有不同的茶葉品種。


  著名的老班章,優(yōu)異的品種是班章羽毛茶,不過,老班章的品種十分多樣,堪稱「云南茶樹品種大全」,市場上識別品種采摘制作的甚為少見。

班章羽毛茶


  勐海大葉種茶的特征是滋味復雜濃郁,伴有苦底或澀底,湯質(zhì)具有果凍感,品種香不甚明顯,沒有易武綠芽茶或勐庫大葉種的木香特征。(詳情參考:《熟茶用戶畫像》)

西雙版納茶區(qū) 景邁


  景邁歷史上歸屬于西雙版納,不過景邁的茶葉品種與易武、勐海有較大不同,核心品種是「景邁細芽茶」。


  景邁茶品種的形成,源于當?shù)夭祭首宓膶徝?,這點可與老撾等地的布朗族相互映證。


  景邁細芽茶的特點是花木香清新且高揚,橙花叔醇含量特別高。橙花叔醇是一種糖苷類物質(zhì),在口腔中會水解成葡萄糖與香氣分子。一款工藝正確的景邁細芽茶,會有唇齒留香、持久不散的感覺。


  不過,景邁還生長有其他茶樹品種,如果不專門挑選細芽茶制作,就容易采摘到較苦澀的澀底茶和紫梗茶。


?作 ?者丨家 恆

來 ?源丨 茶 葉 進 化 論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0條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