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中華茶文化“之最”

編輯:消失茶友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據(jù)陸羽茶經(jīng)記載,“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這句話廣為流傳,但實際秦代以前關于茶的確切記載極少,而有限的一些記載也仍然存在爭論和有待進一步考證之處。

歷史與文化學者王玲認為,“茶的最初發(fā)現(xiàn)、應用和種植是由民眾而來,但形成文化現(xiàn)象確先從上層開始。統(tǒng)治階級和文人把飲茶作為一種高級享受和精神力量而超出它的一般自然使用價值,才可以說出現(xiàn)了茶文化。這大體是從晉代開始?!?/span>

?

從存世文獻資料和出土文物看,漢代及以后才有關于茶的確切記載。有學者研究后認為,從文獻與考古的角度看,我們不妨將兩漢時期看作是飲茶與茶事的起源期,將魏晉南北朝看作茶文化的萌芽期和形成期,唐朝是茶文化的全面興盛期,宋代則是茶文化的再次繁榮期。在隨后的元明清各朝,又各有自己特色。

?

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中華茶文化之最”,我們不妨來暫列一二。

?

1、最早的“以茶代酒”

?

晉朝陳壽《三國志·吳志·韋曜傳》:“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已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荈以當酒?!?/span>

?

孫皓(242年—284年),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喜歡喝酒,而且喜歡大擺宴席整天喝酒。在座者無論能喝不能喝,都以七升為限,即便不完全喝下,也要全部“澆灌取盡”。不過,韋曜另外。韋曜原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故孫皓對韋曜特殊照顧,或者降低要求,或者悄悄的給他換上茶,以茶代酒。

?

孫皓嗜酒如命,甚至是最終因酒誤國,但卻留下了“以茶代酒”的典故。

?

2、最早出現(xiàn)茶葉內容的詩

?

從現(xiàn)存的資料看,茶葉成為歌詠的內容,最早見于西晉孫楚的《出歌》:

?

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

?

孫楚(?-293年),字子荊。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北)人,西晉官員、文學家。曹魏驃騎將軍孫資之孫,南陽太守孫宏之子?!冻龈琛访枋隽烁鞯孛a,其中寫道:“姜桂茶荈”出自巴蜀。

?

3、最早的以茶為主題的詩歌

?

在現(xiàn)存的正史古籍中,西晉杜育的《荈賦》是中國茶葉史上第一篇完整地記載了茶葉從種植到品飲全過程的作品,從茶葉的種植和生長環(huán)境到采摘時節(jié),從勞動場景到選水擇具烹茶,再到飲茶的效用,這在中國茶文化史上是頭一次。

?

靈山惟岳,奇產所鐘。瞻彼卷阿,實曰夕陽。厥生荈草,彌谷被崗。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農功少休;結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甌;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沈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績青霜,白黃若虛。調神和內,倦解慵除。

?

杜育(?~311),西晉文學家。字方叔,襄城鄧陵人,司馬懿的軍師杜襲之孫。幼年隨父從河北遷移至湖北習武弄文,號稱神童,也作天才少年。長大成人后,一表人材,懷有文韜武略,時人又稱其“杜圣”。官至右將軍,曾任國子祭酒。

?

4、最早關于貢茶的確切記載

?

《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蠶麻苧,魚鹽鋼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span>

?

《華陽國志》,又名《華陽國記》,是一部專門記述古代中國西南地區(qū)地方歷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東晉常璩撰寫于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

?

不過,據(jù)有關學者考證,這段文字只能說明漢魏有茶,不能直接證明周代巴地已經(jīng)產茶,因此不能將其作為關于貢茶最早的確切記載。

?

關于貢茶的確切記載,見于晉代,唐慎薇《證類本草》記載:“又溫嶠上表,貢茶千斤,茗三百斤。

?

5、最早關于宮廷中飲茶的記載

?

南齊武帝蕭賾臨終遺詔說:“靈座上慎勿以牲為祭,惟設餅、茶飲、干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咸同此制?!?/span>這是最早關于中國古代宮廷飲茶的確切記載。

?

蕭賾(440年—493年),字宣遠,齊高帝蕭道成長子,母劉智容。高帝死后,時為太子的他繼位,年號永明,史稱齊武帝。他力行節(jié)儉,不喜游宴。通好北朝,減少軍事調動,任用良吏,政事修明。在位的十一年間帶動了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社會較為安定,使百姓無雞鳴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史稱永明之治。

?

雖然《趙飛燕別傳》中有關于漢成帝和茶的記載,但實際上《趙飛燕別傳》是宋人秦醇所作的傳奇,不能作為信史。

?

6、最早的貢茶院

?

唐代茶業(yè)與茶文化興盛。唐代貢茶制度始于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即唐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當時的土貢中就已經(jīng)有了茶。不過,唐代的貢茶制度的完善,是中唐時期,一是民貢,二是官焙,設立官茶園,也即貢茶院。貢茶院的制度,開始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地址是在湖州常興和義興二縣交界處的顧渚山。

?

顧渚貢茶院位于今天浙江省長興縣顧渚山側的虎頭巖。它是督造唐代貢茶顧渚紫筍茶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有史可稽的中國歷史上首座茶葉加工工場。

?

唐代宗李豫(727779年),唐肅宗李亨長子,762年-779年在位,是一位嗜茶的皇帝。唐代宗時期,是茶文化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陸羽的《茶經(jīng)》也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問世的。

?

7、最早的被記載于詩詞中的寺院茶會

?

惠福寺與陳留諸官茶會(得西字)》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其中留下了關于唐代也是古代可查的最早的寺院茶會的記載:

?

到此機事遣,自嫌塵網(wǎng)迷。因知萬法幻,盡與浮云齊。疏竹映高枕,空花隨杖藜。香飄諸天外,日隱雙林西。傲吏方見狎,真僧幸相攜。能令歸客意,不復還東溪。

?

劉長卿(726 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jiān)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劉長卿最被廣為人知的一首詩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大家一定不陌生:

?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8、最早的茶學專著

?

《茶經(jīng)》是唐代陸羽在長期調查研究后所著,是中國最早系統(tǒng)總結和介紹茶葉起源、制造、品飲、產區(qū)以及文化的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該書對于中國茶業(yè)和茶文化發(fā)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茶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地位。

?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自號桑苧翁,又號竟陵子、東岡子和茶山御史等。陸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

?

9、最早的“茶道”一詞的記載

?

“茶道”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詩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皎然(約720-792年),俗姓謝,字清晝,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與陸羽為忘年莫逆之交。皎然在文學、佛學、茶學等方面頗有造詣,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和詩,現(xiàn)存470首詩。崔石約在貞元(唐德宗年號, 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當時皎然居于湖州妙喜寺,兩人同飲茶,皎然寫下了這首詩。

?

差不多同一時期,唐人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中也出現(xiàn)了“茶道”一詞。不過,經(jīng)學者考證,該書寫作時間要稍晚與皎然此詩的寫作時間。

?

10、最大牌的茶書作者

?

北宋的第八任皇帝宋徽宗趙佶1082-1135),多才多藝:喜愛詩文,擅長書法并創(chuàng)立“瘦金體”,精通茶藝并親自撰寫了《大觀茶論》一書。以皇帝之尊親自撰寫茶書,宋徽宗算是最大牌的茶書作者了。宋徽宗還曾經(jīng)多次為臣下點茶,“親手調茶,分賜左右”。

?

不過,這位多才多藝的徽宗皇帝,最后卻因為治國無方,讓北宋王朝斷送在了自己手里,以至于“玩物喪國”,令人嗟呀。

?

這個“之最”的名單,還可以列很長,而探究這個“之最”的過程就是了解和體悟中華茶文化不斷發(fā)展的過程。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0條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