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淺嘗《宋茶》

編輯:yzwi

《宋茶 風(fēng)雅與腔調(diào)》此書作者周重林,是專門研究中國茶的作家、學(xué)者,雖是80后,卻已出版多部茶學(xué)著作。這是我讀他的第五本關(guān)于茶的著作。

這本《宋茶風(fēng)雅與腔調(diào)》是他今年的新作,我在他出版的第一時間買了他的簽名版,于10月3日開始每天晨讀,于10月21日讀完。本書汲取宋代5位大家以及生平不詳?shù)囊晃焕先擞嘘P(guān)茶的名篇進行解讀,借由他們的視野窺得宋代市井百姓的茶生活會以及文雅茶人的茶藝。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具有中國歷史上鮮有的完美人格 。這點在他寫茶的幾篇文章里可輕易看出。

他的《和章岷從事斗茶歌》,描寫的是當時斗茶成風(fēng)的雅趣。斗茶,比的是制茶的早晚、比制茶的工藝、比茶人的技巧、比茶器的珍貴、比茶人的品格。

他的《清白堂記》,寫的是他在紹興任知府期間,發(fā)現(xiàn)一良堂,旁有一荒地,再有一廢井,井里泉水清澈溫和。他命人將此地、此井整理干凈后,將泉水命名為“清白泉”,旁的涼堂命名為“清白堂”,再建一亭子名為“清白亭”。此后,范仲淹經(jīng)常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來清白堂用清白泉之水烹茶,用甜美的汁液滋潤他們的心靈與才智。

在《清白堂》里,范仲淹強調(diào)了井水的品質(zhì):一是不遷,改邑不改井,有常德;二是不私,井養(yǎng)而不窮;三是不污,甘潔可供飲用。

源頭之水,一定要清白,才能甘潔可飲。及至一家之主,一定要清白,才可形成好家風(fēng)。再到一國之重臣,一定要清白,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范仲淹在《清白堂》里,借泉水表明自己“清白而有德義”。這也是他一生為人、為官的處世之道。

歐陽修,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fēng)的文壇領(lǐng)袖人物。世人皆知他以“醉翁”自稱,卻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茶人”。

他在《嘗新茶呈圣俞》里金句頻出。

“萬木寒癡睡不醒,惟有此樹先萌芽。乃知此為最靈物,宜其獨得天地之英華?!辟澋氖遣?

“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嘉?!钡赖氖遣杵鳌⒉杷?、景色、客人;

“由來真物有真賞”,鄙的是俗人。

此詩與蘇軾寫茶的觀點如出一轍,這也就是宋代斗茶的“三不點”:茶不好不點、景不好不點、人不好不點。歐陽修、蘇軾倡導(dǎo)并踐行的“三好”原則,對后世影響很大。

茶在宋代文人的筆下,已經(jīng)是雅俗的分界點。連宋徽宗皇帝都號召有錢人要多喝茶脫脫俗氣。

此外,歐陽修還專門寫了《大明水記》《浮搓山水記》給泡茶用的水作了研究分類。此二文雖與陸羽對泡茶水的觀點不盡相同,但也肯定了陸羽“山水上,江次之,井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之說。

歐陽修寫水如此,格物致知,為品茶注入了審美與思辨。

蔡襄,北宋名臣,所到之處皆有政績。

精于書法,與蘇軾、米芾、黃庭堅并稱為“宋四家”,其書法也頗得皇帝喜愛,宋仁宗曾贈“君謨”二字于他。蔡襄的“襄”字有輔佐的意思,“謨”是謀略的意思,“君謨”即為“為君謀略”之意。

除了書法外,他對宋茶風(fēng)雅的貢獻,也很大。

他一改過去進貢大餅茶的傳統(tǒng),用細嫩茶芽創(chuàng)制了外形精致的“小龍團”,賦予了餅茶藝術(shù)性的外表與高貴的身份,深得皇帝和官員的贊賞,很多官員以能獲得限量版“小龍團”為榮。就連歐陽修也說,自己奮斗了二十年,才獲賜一枚小餅,平時不舍得吃,只待貴客上門時才小心拿出來賞玩。

宋代關(guān)于文人的動人之處就在于,你我也許政見不合,但仍能夠互相欣賞。如王安石和蘇軾的往來亦是如此。

蔡襄著《茶錄》,給好茶上了色、香、味的標簽----色要以白為貴,香須是不摻雜任何味的真香,味追求的是甘滑。這就和唐代的煮茶或者現(xiàn)代的各種果茶奶茶有很大的區(qū)別了,不過,本來審美也是具有時代性的。

蘇軾,名頭可大了,是中國人應(yīng)該是無人不知了吧。

從小學(xué)到大學(xué),我們學(xué)過得他的詩詞雖不能一一道出,但是我們經(jīng)常在不知不覺的交談中,脫口而出的一兩句就會來自蘇軾的筆下。從前,我大多是從感性的角度去讀蘇軾,體會他的豪放;這次,我在理性的文學(xué)角度里認真讀了他的《葉嘉傳》,再次顛覆了對這位大文豪的認知。

《葉嘉傳》是用擬人化的手法,為茶的一生立傳。

此文主要講述福建人葉嘉一生的功過,并把其風(fēng)味德馨傳至族人,有了“今葉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山樂居?!薄昂略粗鍨榧住敝f。

蘇軾寫人,實則寫茶。通篇無茶,卻又處處無不道茶。

這和范仲淹寫《清白堂》有異曲同工之妙,范老寫的是物,喻的卻是人。蘇神寫的是人,喻的不單是物,更是人----這看山是山的第三層境界,蘇軾已經(jīng)超脫山外了。

中國文人向來喜歡借物喻志,這也是我們在小學(xué)課堂里一直學(xué)到的。很多詩詞,我們讀得出來喻的是何物,寫的是何人。也有很多文章,我們是讀不出那隱秘在背后的故事??晌蚁胝f,讀蘇軾這寫的葉嘉,一個字:絕!無愧是千古奇文啊----

開文首句,“葉嘉,閩人也?!边@五個字,就讓我?guī)е蓡栕x下去了:他到底是說人,還是說茶葉?因為這里的葉嘉,我最早是在陸羽《茶經(jīng)》里讀到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再繼續(xù)讀下去,他好像寫的就是一個人的性格、經(jīng)歷,可又在某個時刻我不得不懷疑這寫的不就是茶葉嗎?甚至,寫的既是廣義的閩茶,也是狹義的建茶。

我才疏學(xué)淺,讀這樣的文章,只會無比驚嘆蘇神的腦洞。蘇軾把“一語雙關(guān)”可謂是玩到爐火純青了吧?這應(yīng)該叫“一語三關(guān)”了。

壓軸者,必定是把宋茶的藝術(shù)標準推到登峰造極檔次的一個人----在那個時代萬人之上的皇帝,趙佶。

北宋末代皇帝,一流的文人,三流的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少見到,昏庸的天子,和才華橫溢的才子,他們之間,差的不只是一次錯誤的投胎、一個華麗的轉(zhuǎn)身。

今天暫且不論他的昏,我們來看看他在《大觀茶論》里的精。

唐陸羽著《茶經(jīng)》,使盛世中華的茶物質(zhì)向世人流傳開來。它是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百科”。而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更是在前人基礎(chǔ)上加以擴充,對茶的原產(chǎn)地、原材料及制作方式達到了前無古人的追求,他用那頂級的茶精神畫出了盛世最后的流光溢彩。

就拿采茶來說,他要求:“用爪斷芽,不以指揉”。除了采茶時間要精準在日出而停,手法也要精準在指甲尖,不能用手指碰到,因為手氣和汗水會使茶葉不新鮮。(皇帝果然難伺候啊..)

就這樣一個集權(quán)利藝術(shù)追求于一身的人,對后世茶的貢獻,自不必說。

宋徽宗把自己對茶文化的愛好,以一種其他茶人達不到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用全天下最好的茶、最好的水,請最好的茶工,做出最好的茶,并賦予它們特定的價值與意義。

圖片來源:八方茶園

周老師在這本書里還加了一篇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就是借用一些圖片對茶器加以說明。

在陸羽時代,飲茶需要24件工具,有人戲稱為“二十四將軍”。而審安老人,為宋代茶器注入人格,共得12件,后人稱之為“十二先生”。

這圖贊,比起蘇軾的《葉嘉傳》,我覺得它更絕。因為此文更為擬人,卻更為隱秘,它用最少的字、最簡的圖,寫茶器最至高無上的精神----虛己待物。

難道這寫的不也是中國茶人所應(yīng)追求的品質(zhì)嗎?

有趣的是,在本書最后附錄部分,周老師卻以一篇《一千年后再彈琴》結(jié)尾。這說的茶,怎么跳到琴去了?

琴棋書畫詩酒茶,皆寫盡了中國古代文人的風(fēng)雅。

古琴能彈出清厲而靜、和潤而遠,宋茶亦能品出清白君子之格。

有了這文字里的琴音和茶香,有了這些人在蕓蕓眾生中對藝術(shù)孜孜不倦的念想,我們的歷史就不再是無情的打打殺殺和干巴巴的朝代記錄,而是,有活生生的靈氣,由古至今,縹緲而來。

前段時間我在抖音里看到一大學(xué)教授說,某大學(xué)里的茶學(xué)專業(yè),本來報考的人不多,后來轉(zhuǎn)出去的人也多起來,就是說,留下來真正學(xué)茶學(xué)的人很少。

說來也確實,身邊從事茶葉相關(guān)行業(yè)的人很多,甚至很多人也選擇投資茶業(yè)作為副業(yè)。----賣茶的人多,可為什么真正學(xué)茶的人不多?

茶如果只作為商品,復(fù)制黏貼即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外國學(xué)者爭著說茶源于印度,源于日本。

茶到底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

茶既是物質(zhì)的,也是精神的,它符合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茶里,有人看到了歷史,有人品得了生活,有人讀到了美。

也許,茶就是一杯茶而已。

我也只是,對我們的茶文化饒有興致,同時被周老師的茶世界所吸引,多讀了兩本茶書而已。

周老師說:“在我的茶界朋友圈,有80%的人只會發(fā)圖,有20%的人只配文字;又有90%以上都是商品文字的復(fù)讀機;有40%的人說只說禪茶一味和感恩;參加茶會和書寫品茗感受的文字,90%都寫成了流水賬。”

本想寥寥數(shù)句寫一下讀書筆記,可不知不覺,也還是很不專業(yè)地絮絮叨叨了大半天。我們的茶文化疆域太大,該學(xué)習(xí)的還有太多太多太多。

今日僅以讀后小感想,以愿追逐做那10%的人。

最后,我想用央視節(jié)目《典籍里的中國》里的一句話作為結(jié)尾:

知道我們的生命緣起何處,知道我們的腳步邁向何方。

來源:不如孤讀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0條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