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朱松與政和義茶

編輯:一抹陽光

政和白茶自古名聞朝野,1115年因貢茶御賜政和縣名,千百年來,在政和這片土地上,因茶而衍生的典事佳話比比皆是,政和義茶便是其中之一。

話說1118年,朱松進士及第,被派往政和任縣尉,維護朝廷貢茶產(chǎn)地的社會治安。朱松攜其父母及胞弟妹等一家老小,離開江西老家婺源,一路南下,經(jīng)過無數(shù)關隘、廊橋、涼亭,餓了就啃食攜帶的口糧,渴了就效仿沿途的茶商鹽夫,喝口涼亭或廊橋附近的涼水解解渴。因水土不服或年紀大等原因,朱松父親和叔叔嬸嬸常因飲水不當,要么鬧肚子,要么不適難耐,朱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卻又十分無奈自責。朱松一家數(shù)人一路遷徙,沿途經(jīng)江西上饒進入閩地浦城、松溪茶坪高陽,抵達政和感化下里鐵山鳳林暫居。

朱松接任政和縣尉,有一天他到感化下里資福院一帶,巡查浦賽茶鹽古道該路段情況,正好有六七個挑鹽的鹽夫也到資福橋廊橋歇腳,他們各自選準位子,將鹽擔往廊橋柱子靠穩(wěn)。其中一位面目清瘦歲數(shù)稍大一點的鹽夫隨手從擔架上取下一個竹筒,拔掉孔塞,雙手舉起褐黑色的竹筒,咕嘟咕嘟地喝著什么,那神態(tài)十分享受自得。朱松甚是好奇,移步上前詢問:“敢問客官,您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吃的?”鹽夫上下打量一眼朱松,答道:“縣官大人,這是我家內(nèi)人擔心我體質不好,路上喝涼水容易生病,特意為我泡一桶茶水,帶到路上喝的。大人您瞧,別人都是挑100斤,我為了喝茶,只能挑80斤,大老遠的跑一趟貨,比人家少掙兩成工錢呢!”朱松謝過鹽夫,心想:要是茶鹽官道上的廊橋涼亭都有茶水供應點,那該有多好?。≈焖墒莻€喜愛喝茶的人,到政和上任不久,就結識一批茶商茶友,且為君子之交,有一位名叫元聲的茶友,因承諾送一點茶葉給朱松品嘗,朱松左等右等不見茶葉,于是乎干脆寫一首詩去催換茶葉?!傍P山一震卷春回,想見香芽幾焙開。未辦倩君持券買,故應須我著詩催。”

有一次,一個叫董邦則的茶友,他為人耿直大方,約請朱松去喝茶,朱松故意試探著問道:“今天,就你我兩人對飲嗎?”朋友笑著答:“茶是做給人喝的,喝的人越多,茶品就越好?!敝焖陕牶蟠笙?,于是如何泡茶送到廊橋、涼亭供過往路人免費享用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講給朋友,兩人一拍即合,越談越投緣。董邦則是急性子,說:“我明天就去花光橋和資福橋泡茶送給路人喝?!敝焖啥俗幌律碜?,說:“政和到閩東寧德的茶鹽古道官道就三四條,沿途廊橋涼亭數(shù)百,單靠你一人恐怕干不了,須得發(fā)動各村鄉(xiāng)賢一起參與才行?!倍顒t聽后,對朱松更是敬佩有加,雙手舉起茶杯,畢恭畢敬給朱松敬一杯茶說:“大人宅心仁厚,推己及人,此乃仁愛之舉,政和鄉(xiāng)民一定會支持的。”朱松擺擺手,謙遜地說:“此乃政和鄉(xiāng)民行善道義之舉,就把這茶叫做:義茶吧!”

朱松和政和茶友們說干就干,發(fā)動各村鄉(xiāng)紳賢達到交通隘口、廊橋涼亭等設立“義茶”供應點。此后,政和義茶成為茶鹽古道沿途鄉(xiāng)村居民行善樂施的良好習俗,傳揚千年不衰,如今鐵山、外屯的廊橋樓閣,洞宮茶廠的義茶坊,政和城區(qū)志愿者奉獻的解暑涼茶等,為無數(shù)過往行人消除徒步勞苦、解渴避暑提供便利,也把政和茶香帶向遠方。

作者簡介

黃成思,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圖書資料副研究館員、館長,從事族譜及地方文化研究,在《福建圖書館學刊》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若干篇,任《政和縣黃氏全譜》主編,撰寫《印象鄭源》《西門頌》《魏敬忠與洞宮西門茶》《兄幫弟助孝友傳家》等文。

來源:時空政和,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0條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