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烏龍過臺灣,臺灣烏龍茶

編輯:消失茶友

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明朝萬歷年間,福建安溪鄉(xiāng)民就開始移民臺灣,他們選擇有山有水,地形與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種茶。清代嘉慶三年,大量的安溪人移民臺灣,帶去了茶苗,也帶去了安溪的茶俗。清代咸豐五年,安溪人林鳳池率先把烏龍茶引入臺灣,種植在臺灣凍頂山,相傳這就是臺灣凍頂烏龍茶的起源。如今在臺灣2300萬人口中,60%以上的臺灣同胞有飲茶的習(xí)慣,并且以烏龍茶為主。

以茶籽播種,是行『實生苗法』,種茶有成。茶園邊沿著淡水河上游,及其支流基隆河、大科崁溪、新店溪沿岸的丘陵傳播出去,石碇、深坑、文山、南港、八里岔,遠至新竹;北臺灣地方,曾是全臺最老、茶園面積最廣,產(chǎn)值最高的地區(qū)。

臺灣茶真正成為重要的產(chǎn)業(yè),其引入應(yīng)該從一位英國商人約翰·陶德說起。《臺灣通史》提到:『迨同治元年,滬尾開港,外商漸至。時英人德克來設(shè)德克洋行,販運阿片樟腦,深知茶業(yè)有利。四年,乃自安溪配至茶中,勸農(nóng)分植,而代其費。收成之時,悉為採買,運售海外?!?/span>

這才真正是臺灣茶業(yè)起飛的時刻,時當(dāng)1866年。臺茶這一起飛,立即和帝國主義及資本主義掛鉤,帶動臺灣經(jīng)濟、社會、人文走入全新的時代。而當(dāng)時陶德所引入的,及時我們熟知的烏龍茶。

“烏龍”兩字,臺灣人再熟悉、卻也再混淆不過了。在它的原產(chǎn)的福建,甚至整個中國茶區(qū),『烏龍』是泛指半發(fā)酵茶的一個同稱,重點在的它的制程。然而它又是某些品種的共用的名稱,如今閩南尚有早烏龍、大葉烏龍、伸藤烏龍、及矮腳烏龍等品種。有趣的是,作為品種名,諸多『龍種』在原產(chǎn)地的聲望早已消聲滅跡,被打為『色種』,難以列入閩南的鐵觀音、本山、毛蟹、黃金桂、四大品種之流。反而在移居臺灣卻大放異彩,形成膾炙人口的烏龍品種香,傳送百年而不絕。

?

?

?

?

?

?

?

?

?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2條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