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又到煮茶季,一壺熱茶溫暖秋冬!

編輯:一抹陽光

終于很明顯地感受到氣溫下降了。

在茶人心里,默默會說一句:是煮茶季到了。

林清玄在《煮雪》中寫到,傳說在北極的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jié)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把雪拿來烤,慢慢地說,故事美的動人心魄。


煮茶,大抵是愛茶之人每到秋冬都心心念念之事。

煮,是一次過程,也是一個等待。等待著變化,等待著驚喜……

投茶入水,隨著溫度提升,看熱氣一點點彌漫,茶香漸漸氤氳,聽壺里“咕咕”的冒著泡,暖了四周。

天氣日漸寒涼,此時煮茶法相較于泡茶更為得宜。經(jīng)小火慢煲的茶湯,湯色有如琥珀,茶性溫熱,行氣血,祛寒涼。


小口啜飲著茶湯,看著裊裊的湯氳翻騰,體會著由內(nèi)而外遍及全身的暖熱感,當是秋冬時節(jié)一大樂趣。

由于煮茶法與泡茶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品茶方式,所以對茶的評價標準也有所不同。

除了好的口感、賞心悅目的湯色這些共同的特征以外,泡茶可以感覺到每一泡口感的變化,而煮茶則追求口感穩(wěn)定。

如果說泡茶豐富變化的口感令人回味,那么煮茶始終如一的口感魅力何在呢?


答案是:豐富變化的體感,講到這里,資深茶人可能立刻會想到盧仝的七碗茶詩,難怪一直在寫身體的感受而不是口感的變化。

所謂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飲。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

其過程陸羽在《茶經(jīng)》中已詳加介紹。大體說,首先要將餅茶研碎待用,然后開始煮水,以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


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xiàn)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皆為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

繼續(xù)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涌,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視人數(shù)多寡而嚴格量入。茶湯煮好,均勻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在唐宋,正如同她的政治和經(jīng)濟一樣。唐宋時期我們的先人喝茶都是煮著喝的,現(xiàn)代人所熟知的沖泡法是在元朝以后形成的。


煮茶在古代分為:宮廷煮茶、禪茶、雅士煮茶和平民煮茶。把茶放在鍋里直接煮就是平民的作法,故稱之為平民煮茶,宮廷煮茶是程序最多也最為考究的。

習禮茶房認為,煮茶除了注重茶、器、水、火的融合統(tǒng)一,更要注重人的作用!

茶、器、水、火如何相融合,其中就是人的作用,沒有人,它們也只是單獨的個體罷了,也只有通過人的作用,才能發(fā)現(xiàn)、提升他們的價值。

擇茶

煮茶時,多選擇黑茶、熟普洱茶、老白茶、陳年老鐵等茶品,這些茶品或是藉由工藝制程,或是經(jīng)過時光的炮制,褪去了最初的青澀寒涼,茶性趨于溫熱。

此類茶品烹煮后不會因過于苦澀而難于下口,而溫熱的茶性用來驅(qū)寒又再適合不過。

除了直接烹煮干茶,還可以燉煮茶品沖泡后的茶根,此法多用于老茶,可讓沖泡時未能釋放的精華充分析出,如此方對得起老茶歷經(jīng)的歲月。


烹煮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一般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礎(chǔ)上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茶水比。

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嚴格,若是茶湯過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長烹煮時間便可;若是茶湯過濃,適量加水煮開即可。

茶葉可直接投入壺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這樣更便于事畢后的清理。

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請盡量使用尺碼較大的型號,這樣茶葉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間,如此茶湯的湯感更佳。


煲煮

煲煮時間推薦60~120分鐘,茶湯方可達致渾厚溫潤的品質(zhì)。烹煮后的茶湯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飲,同時爐具可保持小火加熱保溫。

若是茶湯過于濃郁,可于壺中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如此調(diào)節(jié)至符合個人品飲習慣的濃度即可,自是別有一番樂趣。

喜歡煮茶,不在于茶本身的品質(zhì),而在于喝茶的方式,率性而沒有繁冗法則。

古龍說過“茶只要是熱的,不會太難喝”。古大俠對茶的期望非常樸素,只要熱,即可撫慰清冷的心。

因為熱的東西一貫有溫暖的屬性,貼心、飽滿,足以軟化所有的堅壁。有時候,只要一絲溫暖的感動,就可以甜美整個秋夜的夢境。

喜歡在每一個寒冷的日子,飲上一杯熱茶。茶的來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碗茶湯的溫度,有溫度就有美味,有記憶和故事。

來源:茶悅世界,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0條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