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100年前,溫州出口貿易中最主要的商品竟是茶葉,曾經一年出口2000多噸

編輯:yzwi

晨朝起來洗手面,

盥漱了吃茶,

吃茶了東事西事,

上堂吃飯了盥漱,

盥漱了吃茶,

吃茶了東事西事。

這是北宋真宗年間釋道原所撰佛教史書《景德傳燈錄》中所記載溫州瑞鹿寺本先禪師的日常起居,其中吃茶次數甚多,可見吃茶已成當時溫州禪僧們的生活的一部分。


景德傳燈錄

溫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雖隆冬恒燠”,氣候條件十分適合茶樹的生長。溫州茶產業(yè)興盛發(fā)達,唐朝已經被載入史冊。當時兩浙地區(qū)產茶10州55縣,其中就有永嘉、安固(今瑞安)、橫陽(今平陽)、樂成(今樂清)四縣之名。

《宋史》記載:“崇寧元年,俄定諸路措置茶事官置司?!渲脠鏊d……溫州以平陽?!彼纬俜綒J定茶葉市場即當時的“茶場”,全國共設13個,溫州平陽居其一,溫州茶葉的地位非同一般。宋徽宗更是在《大觀茶論》中稱贊溫州的茶葉“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

溫州開埠之初的茶葉貿易

溫州位于中國海岸線的中段,地理位置優(yōu)越,水陸交通便利,五代時設“博易務”,南宋時設市舶務,專門管理當地對外海上貿易。

清朝康熙皇帝廢除“海禁”的翌年(1685年),浙海關下設溫州分口海關,位于今東門行前街南首一帶,另在永嘉縣的寧村、狀元橋(今屬龍灣區(qū)),樂清縣的黃華、蒲岐(今屬樂清市)等四地分設四個旁口。此后溫州海關幾經更改,但是對外貿易的管理職能一直保持未變。

1876《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后溫州被迫開放,次年溫州海關(甌海關)于溫州朔門外江邊設立,溫州開始從本埠出口茶葉。

甌海關舊址

溫州域內江河密布,水運交通四通八達,各縣所產的茶葉均云集溫州,此外處州府十縣除縉云外的其余九縣所產茶葉也都船運至青田,再運到溫州城區(qū),由溫州出口。對比之前茶葉出口“集散中心”——福州口岸,溫州的地理位置更優(yōu)越,運茶路線也更安全。

福建當局為阻止福建茶商運茶去溫州出口,在兩省邊界的白琳鎮(zhèn)(福建境內)設置厘金關卡,征稅每擔1.4兩,加上產地繳納的稅款等,一共需要2.25兩,而當年一擔茶葉出口價在15到25兩之間。此舉在阻斷了往昔白琳茶運往溫州的道路的同時,也促使茶商為避免重稅而寧愿運茶去福州。

土貨出口一般要仰仗洋商,但洋商要在溫州扎根則非設立洋行不可。然而實際情況是:“那些洋行決不會丟下已站穩(wěn)了腳跟的福州而來溫州這個沒有把握的口岸另起爐灶?!币虼?,來此收購茶葉的多為投機商,他們資金有限,每次只能購買少量茶葉,需拿到上海方面的錢款才能進行第二批的交易,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就形成了少量多批次的交易模式,也因此,經溫州出口的茶葉數量在初開埠之年并不可觀。

《煙臺條約》后的溫州港

“永寧”輪定期往返溫滬承運茶葉

不過,隨后在溫州對外出口貿易中,茶葉便成為本地最值錢的一項商品。為提高茶葉出口量,吸引茶商選擇在溫州出口茶葉,1878—1879年間,溫州特別設立招商分局,主管茶葉等貨物出口,同時派“永寧”輪常年行駛溫滬線,定期往返航行。至此,平陽運往福州的茶葉才逐漸減少,轉而經溫州口岸出口。

茶葉貿易額慢慢提升,據甌海關代理稅務司的1881年甌海關貿易報告顯示,1877—1880年間,茶葉的出口額在總出口額中占比均高于40%,直到1881年受福建茶葉的厘金征收制度的調整影響,才出現衰減。其中1878年甌海關出口額21847關平兩(清朝中后期海關所使用的一種記賬貨幣單位),茶葉出口額就有12394關平兩,占比高達56.7%。

在溫州出口的大部門是毛茶,每年清明后茶葉上市,遠近茶商連翩而來,云集平陽南港、北港、蒲門等處,直至二茶、三茶,收買完竣而后去?!耙荒昕傆嫴幌聰凳f金之收入,于是農民中亦有面團團作富家翁者矣”。

當時的毛茶除小部分簍裝茶用于內銷蘇州、杭州、上海等處外,絕大多數箱茶均轉運外洋,遠銷歐美各國,每年約值銀元20余萬,這進一步提高了溫州口岸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

1891年,上海外銷茶一改以往復進口稅必須現金繳付的規(guī)定,而啟用具結擔保(官署出具保證文件),只要運來上海之茶葉,能在一年內出洋,則可免繳復進口稅。如此一來,茶商資金周轉方便,自然外銷暢通,平陽所產茶葉基本上由溫州口岸出口。

1893年,溫州出口茶葉首次突破1萬擔,此后發(fā)展更是迅速,僅一年就又翻了一倍,突破2萬擔。在1925年迎來了另一個出口高峰,出口茶葉40940擔,每擔相當于100斤,那么這年出口的茶葉就有2000多噸。

溫州茶棧購進中國最早制茶機器

1861年,中國近代茶王——徐潤在溫州白林開設茶?!鞍琢智f”,據當時的大商人徐鈺亭說,徐潤經營茶葉的收入“年中行內入息過萬,……白林莊三四萬”。

近代中國茶王——徐潤

1893年,本地“裕大”南北貨行在溫州南門外創(chuàng)設了“裕成”茶棧,聘請安徽徽州茶葉技師前來指導,并且雇傭300名女工,專制外銷茶,裕成茶棧所制箱茶運至上海轉銷國外。

1893-1896 年溫州開設之制茶廠

“裕成”茶棧的成功促使外地茶商前來溫州開設制茶廠“甚見踴躍”,茶棧數量也逐年增加,所制茶“運銷上海,去路大旺”。最盛之時(1896年)溫州共有9家制茶廠,茶季時各棧聘請女工總數達千人有余。外銷茶品種繁多,內用錫罐包裝,外有木箱封存,竹篾捆扎,運到上海。當時,溫州綠茶已由上海土莊棧轉售給英商怡和、協和、錦隆等行,再運銷英國及北非等地。

1898年,“裕成”茶棧經上海公信洋行購進一臺滾茶機,用于烘制毛茶,這是中國最早的機器制茶。

清代茶行

溫籍禪僧赴日傳揚茶道

陸羽所著的《茶經》引用西晉杜毓《荈賦》中所載的“器擇陶揀,出自東甌”,西晉時溫州所產的陶器便已是飲茶的上品。

豐厚的茶產業(yè)基礎催生了多彩的茶文化,《溫州茶韻》一書中就收錄了自唐宋以來溫州文人騷客所吟唱的三百首茶詩和流傳在溫州茶區(qū)民間的三十首茶謠、茶調,文化內蘊不可謂不豐盈。

而說到茶文化的對外傳播,就不得不提一位傳奇的南宋禪僧——大休正念。

日本元覺寺大休坐像

南宋咸淳五年(1269)夏,55歲的溫籍高僧大休正念乘坐在日宋人(日本稱為博多綱首)所經營的海船,到達日本博多(福岡),在圣福寺稍作休整,途經京都,最終抵達日本鐮倉,此后在日傳禪二十年,先后主持“鐮倉五山”前三名的建長寺、圓覺寺、壽福寺,并創(chuàng)建大慶寺。

大休正念住持過的日本圓覺寺今貌

大休正念師從杭州徑山寺第三十六代十方住持——石溪心月。徑山寺院中的飲茶方式是以茶供佛,然后眾僧圍坐一爐茶,隨談道德,隨加取飲,氣氛融洽?!霸娭杏胁瑁柚杏卸U,三者相通”。

這種飲法,屬于寺院中的一種清規(guī)。在此基礎上,又將其形式擴展成為“茶宴”,以招待各路僧客。飲法主要是以末茶沖泡、調制的“點茶法”。

徑山寺茶宴,包括了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謝茶退堂等10多道儀式程序,賓主或師徒之間用“參話頭”的形式問答交談,機鋒偈語,慧光靈現,是中國禪茶文化的經典樣式。在此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了“以茶論道”的當今“日本茶道”。

而將徑山寺茶宴傳入日本的就是徑山寺僧——無學祖元、大休正念。無學祖元是鄞縣(今屬寧波)人,但也曾在溫州雁蕩山的能仁寺修過禪。

一起認識下溫州本地茶葉!

永嘉烏牛早

烏牛早因主要產于永嘉烏牛鎮(zhèn)而得名,是我國茶類中特早發(fā)芽的品種。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珍貴的早芽良種,精湛的工藝技術,誕生了優(yōu)質名茶“永嘉烏牛早”。

瑞安清明早

“清明早”是瑞安特色農產品,也是溫州四大早茶之一,此茶歷史悠久,唐、宋年間園腳田坎都普遍套種茶樹,據明嘉靖《瑞安縣志》記載,明永樂十年瑞安清明早茶被定為貢品。

雁蕩毛峰

雁蕩毛峰又稱雁蕩云霧,舊稱雁茗,是漢族茶農創(chuàng)制的名茶之一。明代《樂清縣志》載:“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龍湫背清明采者為佳”,品一壺龍湫背的毛峰,觀大龍湫白練飛瀉,美景配香茗豈不美哉?

泰順三杯香

泰順產茶歷史悠久,享譽甚早。三杯香更是其中佳品,不僅自然品質優(yōu)異,且制茶工藝精湛,以沖泡三次后仍有余香成名,故有“香高味醇,經久耐泡”之稱。

蒼南五鳳茶

五鳳香茗茶產于平均海拔高度達500多米的浙閩交界處、浙江省蒼南縣五鳳鄉(xiāng)五岱山上。

文成劉基貢茶

文成劉基貢茶,是歷史名茶,傳說明朝開國元勛—帝師劉基,每年會把家鄉(xiāng)的上等茶葉進貢給皇帝朱元璋。

平陽黃湯

平陽黃湯茶,屬于六大茶類黃茶類中的黃小茶,是中國四大傳統(tǒng)黃茶之一,與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知名黃茶齊名。在清朝,黃湯曾被奉為貢品,在京津一帶,尤其是茶行業(yè)人士間頗負盛名。

來源:溫州古道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0條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