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虎丘茶經(jīng)注補》 陳鑒

  清代《虎丘茶經(jīng)注補》 陳鑒

  文章為你介紹《虎丘茶經(jīng)注補》作者陳鑒的歷史背景,《虎丘茶經(jīng)注補》的概述等知識。

  作者簡介
  陳鑒,字貞明,高安人,號方庵、芳庵、心遠樓,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天順元年(1457年)與高閏出使朝鮮,與朝鮮大臣有唱和,集成《丁丑皇華集》。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著有《介庵集》,今不傳。
  《虎丘茶經(jīng)注補》概述
  《虎丘茶經(jīng)注補》成書于清順治十二年(1655),有《檀幾叢書》本。凡一卷,約五千字。依照陸羽《茶經(jīng)》體例分為十目,每目先摘錄有關的陸羽原文,再在其下加注虎丘茶事。體例別致,資料集中,便于研究虎丘茶者參考。書前有自序,說明編撰原由:“陸桑苧翁《茶經(jīng)》漏虎丘,竊有疑焉。陸嘗隱虎丘者也,井焉、泉焉、品水焉,茶何漏?日:非漏也?;⑶鸩枳栽诮?jīng)中,無人拈出耳。予乙未遷居虎丘,因注之補之,其于《茶經(jīng)》無以別也,仍以注補別之,而經(jīng)之十品備焉矣。”

  以下資料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是不是書中原文,暫時無法判斷。

  [ 經(jīng)]茶,樹如瓜蘆。(注:瓜蘆,苦襖也。廣州有之。葉與虎丘茶無異。但瓜蘆苦耳。)花如白薔薇。(注:虎丘茶,花開比白薔薇而小,茶子如小彈。)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注:虎丘茶園,在爛石礫壤之間。)野者上,園者次。(注:虎丘野而園。)宜陽崖陰林。(注:虎丘之西,正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上,葉舒次。(注:虎丘紫綠,筍芽卷舒皆上)。

  [補]鑑親采數(shù)嫩葉,與茶侶湯愚公小焙烹之,真作豆花香。昔之鬻虎丘茶者,盡天池也。

  [經(jīng)]籝、籃、筥,以竹織之,茶人負以采茶。(注:虎丘山下竹佳籝小,僧人即茶人。)灶、釜,甑。(注:虎丘焙茶同。)杵臼、碓,規(guī)、模、棬、承、臺、砧、碾。(注:唐宋制茶屑同,今葉茶不用。)芘莉、蒡莨,以小竹,長三尺,軀二尺五寸,柄五寸,篾織方眼。四者大小不一,以別茶也。(注:虎丘同。)棚,一曰棧,以木構于焙上,編木兩層以焙。(注:虎丘同。)茶半干,貯下層,全干,升上層。(注:虎丘同。)串,一斤為上串,半斤為中串,四兩為小串。(注:串,一作穿,,謂穿而掛之?;⑶鹜#┯?,以木為之,以竹編,中有桶,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門,中置一器,貯煨火,令媼媼然。江南梅雨時,燥之以炭火。(注:虎丘同。)

  [經(jīng)]凡采茶,在二三四月間。茶之筍者,生爛石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之。茶之芽,發(fā)于叢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選中枝穎拔佳。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氣不采。采之,蒸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其干矣。(注:與虎丘采焙法同。但陸《經(jīng)》有搗之拍之,今不用。)茶有千萬狀。如口人靴者,蹙縮者;犁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輪困然;輕飚拂水者,涵澹然,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籜者,其形籬*然;有如霜荷者,厥狀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自口靴至于霜荷八等,出膏者光,含膏者皺;宿制則黑,日成則黃;蒸壓則平正,縱之則坳垤。(注:虎丘之品,真如口靴至拂水制之,精粗存乎其人。)

  [補]黃儒《茶錄》:一戒采造過時,二戒白合盜葉,三戒入雜,四戒蒸不熟及過熟。(注:谷雨后謂之過時。茶芽有雨,小葉抱白,是為盜葉。雜以楊、柳、柿,是為入雜。)

  [經(jīng)]泉水上,天雨次, 井水下。(注:虎丘石泉,自唐而后,漸以填塞,不得為上。而憨憨之井水,反有名。)

  [補]劉伯芻《水記》:陸鴻漸為李季卿品虎丘劍池石泉水第三。張又新品劍池石泉水第五。《夷門廣牘》謂:虎丘石泉,舊居第三,漸晶第五。以石泉泓淳,皆雨澤之積滲,竇之潢也。況闔廬墓隧,當時石工多閉死,僧眾上棲,不能無穢濁滲入。雖名陸羽泉,非天然水,道家服食,禁尸氣也。

  鑑欲浚劍池之水,鑿小渠流人雀澗,則泉得流而活矣。李習之謂:劍池之水不流為恨事,然哉。
  [經(jīng)]山水乳泉,石泓漫流者,可以煮茶。(注:陸羽來吳時,劍池未塞,想其涓涓之流。今不堪煮。)湯之候,初曰蝦眼,次曰蟹眼,次日魚眼。若松風鳴,漸至無聲。(注:蝦蟹魚眼,言 內(nèi)水沸之狀也,聲如松濤,漸緩,則火候到矣。過此則老。)勿用膏薪爆炭。(注:干炭為宜,干松筴尤妙。)

  [補]蘇廙傳:湯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濫觴,則與凡荈無異。故煎有老嫩,注有緩急,無過不及,是為茶度。陸平泉《茶寮記》:茶用活火,候湯眼鱗鱗起,沫餑鼓泛,投茗器中,初人湯少許,使湯茗相投,即滿注,云腳漸開,乳花浮面,則味全。蓋唐宋茶用團餅碾屑,味易出,今用葉茶,驟則味乏,過熟則昏渴沉滯矣。

  [經(jīng)]器用風爐、炭撾、鍑、火夾、紙袋、都籃、漉水囊、瓢碗、滌巾。

  [補]錫瓶。宜興壺,粗泥細作為上。甌盞,哥窯,厚重為佳。瓶壺用草小薦,防焦漆幾。

  [經(jīng)]茶有九難,曰造,曰別,曰器,曰火,曰水,曰炙,曰末,曰煮,曰飲。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爆炭,非火也;飛灘壅潦,非水也;外熟內(nèi)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注:今不用未,當改曰:紙包甕貯,非藏也。)

  [補]陸平泉《茶寮記》:品茶非漫浪,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故其法獨傳于高流隱逸,有云霞泉石、磊塊胸次者。
  陳眉公《秘笈》:涼臺靜室,明窗凈幾,僧寮道院,竹月松風,晏坐行吟,清談把卷,茶候也。翰卿墨客,緇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軒冕而超軼世味者,茶侶也。
  高深甫《八箋》:飲茶,一人獨啜為上,二人次之,三人又次之,四五六人,是名施茶。
  鑑謂:飲茶如飲酒,其醉也非茶。

  [經(jīng)]浙西產(chǎn)茶,以湖州顧渚上,常州陽羨次,潤州傲山又次,蘇州洞庭山下。(注:不言蘇州虎丘,止言洞庭山,豈羽來時,虎丘未有名耶。)

  [補]《姑蘇志》:虎丘寺西產(chǎn)茶。(注:虎丘寺西,去劍池不遠,天生此茶,奇。且手掌之地,而名于四海,又奇。)
  唐張籍《茶嶺詩》,有“自看家人摘,尋常觸露行”之句。朱安雅以為,今二山門西偏,本名茶嶺,今稱茶園。張文昌居近虎丘,故看家人摘茶。又可見唐時無官封茶地。)

  [經(jīng)]《吳志·韋曜傳》: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曜,常密賜茶舜以代酒。又劉琨《與兄子南兗州刺史演書》:吾體中憒悶,常仰吳茶,汝可置之。

  [補]鑒按:《茶經(jīng)》七之事多不備,如王褒《僮約》:武陽販茶;許慎《說文》:茗,茶芽也;  張華《博物志》:飲真茶者少眠;沈懷遠《南越志》:茗,苦澀,謂之過羅。四事在唐以前,而羽失載。
  羽同時常伯熊,臨淮人,御史大夫李季卿,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zhí)器而前,季卿再舉杯。至江南,聞羽名,亦召之,羽衣野服而人,季卿不為禮,羽因作《毀茶論》,為季卿也。
  國初天臺起云禪師住虎丘,種茶。徐天全有齒謫回,每春末夏初,入虎丘開茶社。
  吳匏庵為翰林時,假歸,與石田游虎丘,采茶手煎對啜,自言有茶癖。
  文衡山素性不喜楊梅,客食楊梅時,乃以虎丘茶陪之。羅光璽作《虎丘茶》記,嘲山僧有替身茶。
  宋懋澄欲伐虎丘茶樹。鐘伯敬與徐元嘆,有虎丘茶訊,謂兩人交情,數(shù)千里,以買茶為名,一年通一信,遂成故事。伯敬筑室竟陵,云將老焉,遠游無期,呼元嘆賈余力一往,元嘆有答茶訊詩。醉翁曰:茶樹一種人地,不可移,移即死,故男女以茶聘,朋友之交,亦然。鐘徐茶訊,是之取耳。聞元嘆有奠茶文。譚友夏《冬夜拜伯敬墓詩》云:姑蘇徐逸士,香雨祭茶時。又有詩寄元嘆云:河上花繁多有淚,吳天茶老久無香。正感二子之交情也。

  [經(jīng)]鮑令暉有《香茗賦》。
  [補]宋姑蘇女子沈清友,有《續(xù)鮑令暉香茗賦》。(注:見楊南峰手鏡。)鑒有《虎丘茶賦》。(注:見賦部。)
  唐韋應物《喜武丘園中茶生》詩: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爾植山園。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張籍《茶嶺詩》:紫芽連白葉,初向嶺頭生。自看家人摘,尋常觸露行。
  陸龜蒙《煮茶》詩: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時于浪花生,并下藍英末。傾余精英健,忽似氛埃滅。不合別觀書,但宜窺玉札。
  皮日休《和煮茶》詩:香泉—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眼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鑒按:皮陸茶詠各十首,俱詠顧渚,非詠虎丘也。但二公俱蹤跡虎丘,摘其一以存虎丘茶手。
  國初王璲《贈天臺起云禪師住虎丘種茶》詩:上人住孤峰,清閑有歲月。袖帶赤城霞,眉端凝古雪。種茶了一生,經(jīng)綸人萌蘗。斯知一念深,于義亦超絕。
  羅光璽《觀虎丘山僧采茶作詩寄沈朗倩》云:晚塔未出煙,曉光猶讓露。僧雛啟竹扉,語向驚茶寤。云摘手知肥,衲里香能度。老僧是茶佛,須臾畢茶務。空水澹高情,欲飲仍相顧。山鳥及閑啼,松花壓庭樹。
  陳鑑《補陸羽采茶詩并序》:陸羽有泉井,在虎丘,其旁產(chǎn)茶,地僅畝許,而品冠乎羅齊松蘿之上。暇日游觀,憶羽當日必有茶詩,今無傳焉,因為補作云:物奇必有偶,泉茗一齊生。蟹眼聞煎水,雀芽見斗萌。石梁苔齒滑,竹院月魂清。后爾風流盡,松濤夜夜聲。
  鐘惺《虎丘品茶》詩:水為茶之神,飲水意良足。但問品泉人,茶是水何物。飲罷意爽然,香色味焉往。不知初啜時,何從寄遐想。室香生爐中,爐寒香未已。當其離合間,可以得茶理。
  崔浩《封茶寄文祠部》詩:細摘春旗和月焙,晨興封裹寄東曹。秋清亦可助佳興,白舫青篋山月高。
  劉鳳《虎丘采茶曲》:山寺茶名近更聞,采時珍重不盈斤。直輸華露傾仙掌,浮沫春瓷破白云。
  陳鑑《虎丘試茶口號》:蟹眼正翻魚眼連,拾燒松子一條煙。攜將第一虎丘品,來試慧山第二泉。
  吳士權《虎丘試茶詩》:虎丘雪穎細如針,豆莢云腴價倍金。后蔡前丁渾未識,空從此苑霧中尋。響停唧唧砌蟲余,**吹云繞竹廬。泉是第三茶第一,仙芽傳里未曾書。
  朱隗《虎丘采茶竹枝詞》:“鐘鳴僧出亂塵埃,知是監(jiān)司官長來。攜得梨園高置酒,閶門留著夜深回。”“官封茶地雨泉開,皂隸衙官攪似雷。近日正堂偏體貼,監(jiān)茶不遣掾曹來。”“茶園掌地產(chǎn)希奇,好事求真貴不辭。辨色嗔香空賞鑒,哪知一樣是天池。”

  [經(jīng)]以素絹,或四幅,或六幅,分題寫之,陳諸座隅,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水、之煮、之飲、之出、之事、之撰,俱在圖中,目擊而存。

  [補]李龍眠有《虎丘采茶圖》,見題跋。沈石田為吳匏庵寫《虎丘對茶坐雨圖》,今在王仲和處。王仲山有《虎丘茗碗旗槍圖敘》。沈石天每寫虎丘圖,四面不同,春山秋樹,夏云冬雪,種種奇絕。鑒茲補陸不圖而圖,庶不沒虎丘茶事。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推薦

泉水叮咚,茶煙裊裊

泉水叮咚,茶煙裊裊

看了又看

《古今茶事》胡山源
《茶樹栽培學》陳椽
《茶-風靡世界的飲料》中國土畜產(chǎn)進出口總公司商情處編
《飲茶縱橫談》陳東達
清代:陸廷燦《續(xù)茶經(jīng)》
《吳覺農(nóng)選集》中國茶葉學會編
《中國的茶》于公介
《心經(jīng)講義-茶道精神領域之探求》林瑞萱著
《禪與茶》元明芳
《莊晚芳茶學論文選集》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茶學系編
《華茶大觀》鄭良詠
《飲茶說茶》王旭烽
《五十年茶葉研究錄》陳觀滄
《中國茶藝論叢》吳智和
《茶、茶科學、茶文化》張?zhí)煤恪⒆嫔?、劉岳耘編?/a>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舒玉杰
《飲茶千秋》植標志著
《王澤農(nóng)選集》中國茶葉學會編
《茶事茶話》郁愚
《茶經(jīng)新篇》陳彬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