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黃儒《品茶要錄》

宋代:黃儒《品茶要錄》文章為你簡短的介紹《品茶要錄》的概述、作者、文章中的采造過時、白合盜葉、等知識。

  全書十篇; 一至九篇論制造茶葉過程中應(yīng)當(dāng)避免的采造過時、混入雜物、蒸不熟、蒸過熟,烤焦等問題;第十篇討論選擇地理條件的重要。

  《品茶要錄》是中國宋代茶書。是黃儒著于宋代熙寧八年(1075年)的茶學(xué)專著。有明代程百二刊本、《說郛》本、《茶書全集》本、《夷門廣牘》本等,全書十篇近二千字; 一至九篇論制造茶葉過程中應(yīng)當(dāng)避免的采造過時、混入雜物、蒸不熟、蒸過熟,烤焦等問題;第十篇討論選擇地理條件的重要。

  主要辨別建茶品品質(zhì)優(yōu)劣與采制、烹飪中摻雜等弊病得關(guān)系。

  
  說者常怪陸羽《茶經(jīng)》不第建安之晶,蓋前此茶事未甚興,靈芽真筍,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自國初已來,士大夫沐浴膏澤,詠歌升平之日久矣。夫體勢灑落,神觀沖淡,惟茲茗飲為可喜。園林亦相與摘英夸異,制卷鬻新而趨時之好,故殊絕之品始得自出于蓁莽之間,而其名遂冠天下。借使陸羽復(fù)起,閱其金餅,味其云腴,當(dāng)爽然自失矣。因念草木之材,一有負(fù)瑰偉絕特者,未嘗不遇時而后興,況于人乎!然士大夫間為珍藏精試之具,非會雅好真,未嘗輒出。其好事者,又嘗“論其采制之出人,器用之宜否,較試之湯火,圖于縑素,傳玩于時,獨(dú)未有補(bǔ)于賞鑒之明爾””。蓋園民射利,膏油其面,色品味易辨而難評。予因閱收之暇,為原采造之得失,較試之低昂,次為十說,以中其病,題曰《品茶要錄》云。

  一、采造過時
  茶事起于驚蟄前,其采芽如鷹爪,初造曰試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已次一火矣。故市茶芽者,惟同出于三火前者為最佳。尤喜薄寒氣候,陰不至于凍,芽茶尤畏霜,有造于一火二火皆遇霜,而三火霜霽,則三火之茶勝矣。晴不至于暄,則谷芽含養(yǎng)約勒而滋長有漸,采工亦優(yōu)為矣。凡試時泛色鮮白,隱于薄霧者,得于佳時而然也。有造于積雨者,其色昏黃;或氣候暴暄,茶芽蒸發(fā),采工汗手熏漬,揀摘不給,則制造雖多,皆為常品矣。試時色非鮮白、水腳微紅者,過時之病也。

  二、白合盜葉
  茶之精絕者曰斗,曰亞斗,其次揀芽。茶芽,斗品雖最上,園戶或止一株,蓋天材間有特異,非能皆然也。且物之變勢無窮,而人之耳目有盡,故造斗品之家,有昔優(yōu)而今劣、前負(fù)而后勝者。雖人工有至有不至,亦造化推移不可得而擅也。其造,一火曰斗,二火曰亞斗,不過十?dāng)?shù)挎而已。揀芽則不然,遍園隴中擇其精英者爾。其或貪多務(wù)得,又滋色澤,往往以白合盜葉間之。試時色雖鮮白,其味澀淡者,間白合盜葉之病也。一鷹爪之芽,有兩小葉抱而生者,白合也。新條葉之抱生而色白者,盜葉也。造揀芽常剔取鷹爪,而白合不用,況盜葉乎。

  三、入雜
  物固不可以容偽,況飲食之物,尤不可也。故茶有人他葉者,建人號為“入雜”??媪腥胧寥~,常品人桴檻葉。二葉易致,又滋色澤,園民欺售直而為之。試時無粟紋甘香,盞面浮散,隱如微毛,或星星如纖絮者,人雜之病也。善茶品者,側(cè)盞視之,所人之多寡,從可知矣。向上下品有之,近雖*列,亦或勾使。

  四、蒸不熟
  谷芽初采,不過盈箱而已,趣時爭新之勢然也。既采而蒸,既蒸而研。蒸有不熟之病,有過熟之病。蒸不熟,則雖精芽,所損已多。試時色青易沉,味為桃仁之氣者,不蒸熟之病也。唯正熟者,味甘香。

  五、過熟
  茶芽方蒸,以氣為候,視之不可以不謹(jǐn)也。試時色黃而粟紋大者,過熟之病也。然雖過熟,愈于不熟,甘香之味勝也。故君謨論色,則以青白勝黃白;余論味,則以黃白勝青白。

  六、焦釜
  茶,蒸不可以逾久,久而過熟,又久則湯干,而焦釜之氣出。茶工有泛新湯以益之,是致熏損茶黃。試時色多昏紅,氣焦味惡者,焦釜之病也。建人號為熱鍋氣。

  七、壓黃
  茶已蒸者為黃,黃細(xì),則已人卷模制之矣。蓋清潔鮮明,則香色如之。故采佳品者,常于半曉間沖蒙云霧,或以罐汲新泉懸胸間,得必投其中,蓋欲鮮也。其或日氣烘爍,茶芽暴長,工力不給,其采芽已陳而不及蒸,蒸而不及研,研或出宿而后制,試時色不鮮明,薄如壞卵氣者,壓黃之病也。

  八、漬膏
  茶餅光黃,又如蔭潤者,榨不干也。榨欲盡去其膏,膏盡則有如干竹葉之色。唯飾首面者,故榨不欲干,以利易售。試時色雖鮮白,其味帶苦者,漬膏之病也。

  九、傷焙
  夫茶本以芽葉之物就之椿模,既出椿,上笪焙之,用火務(wù)令通徹。即以灰覆之,虛其中,以熱火氣。然茶民不喜用實炭,號為冷火,以茶餅新濕,欲速干以見售,故用火常帶煙焰。煙焰既多,稍失看候,以故熏損茶餅。試時其色昏紅,氣味帶焦者,傷焙之病也。

  十、辨壑源、沙溪
  壑源、沙溪,其地相背,而中隔一嶺,其勢無數(shù)里之遠(yuǎn),然茶產(chǎn)頓殊。有能出力移栽植之,亦為土氣所化。竊嘗怪茶之為草,一物爾,其勢必由得地而后異。豈水絡(luò)地脈,偏鐘粹于壑源?抑御焙占此大岡巍隴,神物伏護(hù),得其余蔭耶?何其甘芳精至而獨(dú)擅天下也。觀乎春雷一驚,筠籠才起,售者已擔(dān)簦挈橐于其門,或先期而散留金錢,或茶才人笪而爭酬所直,故壑源之茶常不足客“”所求。其有桀猾之園民,陰取沙溪茶黃,雜就卷而制之,人徒趣其名,睨其規(guī)模之相若,不能原其實者,蓋有之矣。凡壑源之茶售以十,則沙溪之茶售以五,其直大率仿此。然沙溪之園民,亦勇于為利,或雜以松黃,飾其首面。凡肉理怯薄,體輕而色黃,試時雖鮮白不能久泛,香薄而味短者,沙溪之品也。凡肉理實厚,體堅而色紫,試時泛盞凝久,香滑而味長者,壑源之品也。

  后 論
  余嘗論茶之精絕者,白合未開,其細(xì)如麥,蓋得青陽之輕清者也。又其山多帶砂石而號嘉品者,皆在山南,蓋得朝陽之和者也。余嘗事閑,乘晷景之明凈,適軒亭之瀟灑,一取佳品嘗
  試,既而神水生于華池,愈甘而清,其有助乎!,然建安之茶,散天下者不為少,而得建安之精品不為多,蓋有得之者亦不能辨,能辨矣,或不善于烹試,善烹試矣,或非其時,猶不善也,況非其賓乎?然未有主賢而賓愚者也。夫惟知此,然后盡茶之事。昔者陸羽號為知茶,然羽之所知者,皆今之所謂草茶。何哉?如鴻漸所論“蒸筍并葉,畏流其膏”,蓋草茶味短而淡,故??秩ジ?;建茶力厚而甘,故惟欲去膏。又論福建為“未詳,往往得之,其味極佳。由是觀之,鴻漸未嘗到建安歟?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guān)推薦

看了又看

宋代:唐庚《斗茶記二》
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
《宣和貢茶經(jīng)》
宋代:蔡宗顏《茶山節(jié)對》
宋代:蔡宗顏《茶譜遺事》
宋代:曾伉《茶苑總錄》
《北苑煎茶法》佚名
宋代:《茶法總例》 佚名
《茶雜文》 佚名
宋代:桑茹芝《續(xù)茶譜》
《茶具圖贊》審安老人
章炳文《壑源茶錄》
《茶苑雜錄》佚名
明代《茶譜三》佚名
《癯仙茶譜》佚名
陳講《茶馬志一》
陳講《茶馬志二》
朱祐檳《茶譜》
錢椿年《茶譜》1530年前后撰
明代:趙之履《茶譜續(x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