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文化支撐

  普洱茶的文化支撐,當唐朝人盧仝在吟誦:“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的時候,出自西南山野的普洱茶已經(jīng)開始穿越崇山峻嶺,逐漸成為藏區(qū)人民的日常飲品了。(“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時。”《普洱府志》)仿佛自普洱茶開始流通起便遠離中原文化的正統(tǒng),遠離以綠茶、烏龍為主導的江南雅士文化圈。以至于給了今人質疑的空間:普洱茶究竟有沒散化?文/黃素貞

  一切→從“文化”開始

  一般而言使用頻率越高的詞匯往往越難定義,“文化”一詞便是如此。據(jù)統(tǒng)計,古今中外的學者對“文化”一詞下的定義已這160多個。在國內(nèi)較為權威的是《辭?!分械慕忉專?ldquo;從廣義上說,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由此可見,“文化”是人類社會的專屬,是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形成的,并附著于一定的物質財富之上。德國人類學家夏埃爾·蘭德曼說:“文化是由人自身的自由首創(chuàng)性所創(chuàng)造的。”看來。所謂的“文化”應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是“人為的”,套用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流行語,便是“被文化”的。

  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流淌

  文化是一種歷史的積淀,普洱茶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三國時期的“武侯遺種”,據(jù)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諸葛亮)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铓于莽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鐙于革登,置撒袋于漫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樹,較五茶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

  最早在歷史文獻中記載普洱茶的人,是唐威通三年(862年)曾親自到過云南南詔的唐吏樊綽,在其著《蠻書》卷七中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銀生城即今云南普洱的景東縣城,景東城即是唐南詔時的銀生節(jié)度所在地,銀生節(jié)度轄今思茅地區(qū)和西雙版納州。首次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是在明代萬歷年間的學者謝肇涮在其著《滇略》中,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至此普洱茶的雛形已成,制作已經(jīng)“蒸而成團”,結束了“無采造法”的時代。并且成為一種上至這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飲品。

  至清代,則是“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阮?!镀斩栌洝?普洱茶以貢茶的身份一舉成為清宮中統(tǒng)治階級的寵兒,“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成為了清宮內(nèi)上行下效的飲茶風尚。雍正初年,普洱府的設立,對普洱貢茶的制作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乾隆皇帝對普洱茶的推廣功勞尤大。他曾作詩云:“唯有普洱號剛堅,清標未足夸雀舌。”由于普洱茶形制獨特,在京城數(shù)量稀少,因此乾隆皇帝常將它作為賞賜外番或外國使節(jié)的禮品。朝鮮學者李圭景(1788一1856)在《五洲衍文長箋散稿》中寫道:“今燕都(指北京)茶品之藉藉盛行者,普洱茶為第一,白毫茶為第二,青茶為第三,黃茶為第四……”即使在外國學者的眼中,普洱茶也當之無愧地成為當時茶品中的翹楚。

  到民國年間,普洱茶已在民間享有很高的聲譽。柴萼在其《梵天廬叢錄》中寫道:“普洱茶產(chǎn)云南普洱山,性溫味厚。產(chǎn)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之。”此將普洱之濃釅喻杜甫之沉郁頓挫。

  在歷史的時間維度里,普洱茶是源于三國時代,興起于唐代,發(fā)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普洱茶有幸讓最高統(tǒng)治者為它賦予至高的地位,也有足夠長的時間讓文化在它身上慢慢滋養(yǎng)。

  文化→穿行在茶馬古道上

  自唐宋起,西南產(chǎn)地的茶就因一項被稱為“茶馬互市”或日“鹽茶互市”的貿(mào)易活動而流動著。云南的茶馬貿(mào)易,有確切史料記載是在清初,劉健《庭聞錄》說:“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3月,北勝(今永勝)邊外達賴喇嘛、千都臺杰以云南平定,遣使鄧幾墨勒根赍方物求于北勝州互市茶馬。”就在該年10月在北勝州開茶市,以馬易茶。后來麗江府改土歸流,交通便利,茶市改設麗江。藏族商人每年自夏歷9月至次年春天趕馬隊到麗江,領茶引赴普洱購茶;馬幫結隊,絡繹不絕。形成了一條與藏區(qū)人民緊密相連的“維生素通道”。

  乾隆元年(1736年),清政府在思茅設立官茶局,從此思茅成了普洱與西雙版納之間的茶葉中轉站,清檀萃《滇海虞衡志》中云:“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為產(chǎn)而資利賴者也。入山作茶者數(shù)十萬人,茶客收買運于各處,每盈路??芍^大錢糧矣。”從道光至光緒初年(1821—1876年),思茅城商賈云集,普洱茶貿(mào)易異常興盛。滇南商道已成為一條“茶葉商道”,印度、緬甸、暹羅(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各國,均有商人來往于西雙版納和思茅、普洱之間。

  普洱茶仿佛注定就是流動的因子,在以思茅為中心,輻射西藏、北京、東南亞的崎嶇道路上,普洱茶靜靜地躺在馬背上。跟隨著馬幫的足跡流動著。流動是文化繁榮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流動促進了交流,杜絕了閉塞。當然,在流動的過程中它也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由生澀變得醇厚,成就了普洱茶后發(fā)酵的獨特性。那些馬幫走過的漫長而崎嶇的道路被后人統(tǒng)稱為“茶馬古道”,這條道路上的歷史文化以及途經(jīng)地的人文風情又豐富了普洱茶的文化內(nèi)涵。

  文化→有生命的古董

  文化的獨特性往往建立在物質的獨特性上。在收藏界,但凡歷史上百年的器物都可以成為價值不菲的古董,能存放百年的食品,唯有普洱了吧。新中國成立后,對故宮的物品進行清點的時候,所有食品都已經(jīng)化為灰燼,或者無法食用,唯有普洱茶,像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老者,看盡了百年的人世變幻,卻依舊擁有著生命的活力,依舊擁有品飲價值,如何不令人驚嘆!喝著有生命的古董,便是喝著百年歷史的興衰沉浮,含著那口茶,何人不激動涕零?

  事實上,一百年,對于普洱茶這有生命的古董來說只是一個很短的時間段。而且,它永遠不僅僅只具備陳列、觀摩的價值,有生命的古董至今伴隨我們的生命同在。史書中記載原產(chǎn)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至今仍蒼翠地存在著,茶山上成百上千年的古茶樹仍茂盛地抽著新芽。在云南景谷發(fā)現(xiàn)的距今3000多萬年的寬葉木蘭化石;鎮(zhèn)沅干家寨2700年的野生型古茶樹;瀾滄邦崴1000年的過渡型古茶樹;勐海南糯山800年的栽培型古茶樹,這些“活化石”都有力地證明了云南是世界茶樹的原生地。

  商周時期,生活在元江流域和瀾滄江流域思普地區(qū)的濮人,已經(jīng)開始種植茶葉?!度A陽國志·巴志》里曾提到,周武王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個小國討伐紂王,其中就有濮人,濮人是布朗族、德昂族和佤族的祖先。當時他們已經(jīng)知道把茶當貢品奉獻給周武王??梢?,久遠的商周時期,生活在云南的濮人就已經(jīng)開始了和茶葉的不解之緣。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但口口相傳的古歌卻延綿了百年、千年。那些千百年前濮人們種下的古茶樹,至今仍能在我們的杯中綻放鮮活的生命力。普洱茶的古茶樹遠離污染、遠離現(xiàn)代工業(yè),代表著一種古樸的、原生態(tài)的文化,也是一種無可復制的文化,因為每一棵古茶樹都是唯一的。

  明末方以智在他的《物理小識》中記載了:“普洱茶蒸之威團,西番市之。”普洱茶至今還堅守著龍團鳳餅的傳統(tǒng)形態(tài)。當你走進古茶山周圍的一些茶莊,所見到的每一餅普洱茶,從它還是鮮葉開始就不曾沾染機械的氣息,完全出自制茶者溫熱的雙手,它獨一無二地來到我們的手上。當LV、阿瑪尼、勞斯萊斯之類的奢侈品在鼓吹其高貴來自純手工打造的時候。傳統(tǒng)工藝的普洱茶是否能有朝一日躋身奢侈品的行列呢?

  文化→民族的世界的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種文化只有具備了民族的獨特性才能夠在世界范圍內(nèi)擁有一席之地。中華文化是由56個民族各自的文化組成的,而非只有漢文化才是文化的正統(tǒng)。普洱茶生長的這片土地擁有著全國種類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而在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中,普洱茶的品飲習俗都具有文化象征符號。在德昂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世間萬物都是茶葉變的;基諾族的涼拌茶至今還反映著早期人類把茶葉當食品而不是飲料的基本事實;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的烤茶聯(lián)系著火塘文化,聯(lián)系著對火種、日月的崇拜;傣族的竹筒茶表現(xiàn)著對竹與水的依戀;彝族的打油茶是禮儀文化的象征;還有鹽巴茶、大鍋茶、蒸茶、酸茶……

  太多的民族、太多的文化,難以盡數(shù)。這些民族與文化又是那樣和而不同地遺存在云南這片土地上。表現(xiàn)出一種文化的包容性與親和性。這種文化的親和性不僅表現(xiàn)在對待他人、他族的親和,還表現(xiàn)在對自然的親和。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崇拜對象和禁忌,但普遍地存在著對自然的崇拜和保護自然的禁忌。他們不是把自然視為異己的需要征服的對象,而是作為與自己有親緣關系的能造福于己的神靈。因此一些種茶的民族,以布朗族為代表,至今還保留著祭茶樹的傳統(tǒng)。這種多元并存的民族文化。使普洱茶文化具備了斑斕生動的背景。這是萁他茶類文化不能比擬的。它是能從人類的童年起就可以追溯的,至今還活著的文化。由于這些多元而又相關的文化形成了各民族對茶的不同理解,這種獨特性會給非本土文化的消費者以迥然不同的文化體驗,讓普洱茶消費更大程度上成為一種文化消費。

  毫無疑問。普洱茶有著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清末民初,或因為戰(zhàn)亂、或因為災害,阻斷了茶路、驅散了茶商,導致了普洱茶的百年斷代。如果說文化的存在是以“人為的”為基礎的話,那么百年之后的今天。當我們意識到普洱茶的價值和百年斷代的遺憾時,我們能做的只是盡力去延續(xù)那些早已存在的文化內(nèi)質,讓普洱茶繼續(xù)成為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集合體。本文由中國普洱茶網(wǎng)獨家首發(fā),轉載請注明來自www.puercn.com謝謝!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推薦

茶 是一種安靜的文化

茶 是一種安靜的文化

茶 是一種安靜的文化

茶 是一種安靜的文化

看了又看

茶魂
秀出境界-普洱雜志
普洱茶界的帶頭大歌只玩高價
普洱咖啡、星巴克的驚嘆
七子世界的路障
普洱教育讀本設想
云南之魂普洱茶
普洱茶的故事匯
普洱茶的10年快活
普洱茶在泰國的傳承
普洱茶發(fā)展的四大形態(tài)
普洱茶市場傳播區(qū)域:出口轉內(nèi)銷
普洱茶從混沌走向澄明
普洱茶的海外高地
絕版普洱的藝術空間
普洱絕版木刻發(fā)展史研究
陳國義 88青餅 的發(fā)現(xiàn)者
普洱生茶內(nèi)在轉化的關系與因素
論舊時普洱茶的后發(fā)酵之迷:分貢茶篇和后發(fā)酵篇
普洱茶的文化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