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道,從日本茶道的反思開始

  根據(jù)上述分析,在我們的立場中,普洱茶得道之精髓,為道性之體現(xiàn),因而自然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概念,即普洱茶道。但這一提法又會遭遇到許多年來已經(jīng)形成的一種說法,即中國沒有茶道只有茶藝,日本茶道是唯一茶道的挑戰(zhàn)。雖然“藝”與“道”間只是約定俗成的一種稱謂,也許二者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高下之分。在孔子那里,“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四個并行的方向。然而,在漢文經(jīng)典中,“道”往往還是高于“藝”的。中國如果只有茶藝而沒有茶道的話,似乎就顯得形式有余而內(nèi)涵不足,如果再失去文人、藝術意境的注入,就會完全流于一種歌舞伎式的花腔。出于上述考慮,有必要從普洱茶道的角度解剖一下日本茶道,從而顯現(xiàn)普洱茶道不同于日本茶道的獨特之處,也就是將日本茶道作為普洱茶道的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清普洱茶道之為道的更深一層寓意。

  日本茶道肯定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深重影響,就像日本文化在明治維新前基本脫胎于唐宋一樣,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學者認為日本的茶是唐代由中國傳入的,當時并沒有后來所說的茶道,茶只是一種半飲半食的食物,吃法十分粗糙。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此后,有一個時期日本從宋人那里曾經(jīng)接受過鋪張揚厲、爭奇夸富的斗茶之風。在日本室町時代末期,即中國的明代,先后出現(xiàn)了珠光、紹鷗、千利休,三人完成了初步奠定了日本茶道的格局。尤其室町末期的千利休創(chuàng)立的草庵風茶法,將茶道發(fā)展推上頂峰,造就了日本茶道最典型的形式。
[page]

  1、虛假的生與真實的死

  今天的日本茶道分抹茶道和煎茶道兩大“門派”,而抹茶道最具代表性。抹茶是將嫩茶葉蒸后搗碎作成團或餅,然后烘干或曬干,飲用時再將其充分烘干,碾碎成粉末供飲用。按照茶的分類,抹茶應屬什么茶?可以肯定,它不是黑茶或者烏龍茶,因為它成形后沒有自然發(fā)酵的后續(xù)可能性,按照本文前面的思路,抹茶像綠茶一樣,是已經(jīng)死亡的茶,因為它不再具有普洱茶那樣變化生長的空間。這是判斷抹茶究竟是什么茶的最核心的標準,盡管它的外表看起來比中國綠茶更鮮嫩,但仍然是沒有生命的,這種外表的鮮嫩是經(jīng)過非常巧妙的技術處理的結(jié)果,一種特殊的殺青,即低溫蒸青,據(jù)說這不僅使它具有亮麗的外表,還保持著某種活性物質(zhì)。無論這種活性物質(zhì)究竟與我們通常所謂的活著的生命是不是有相同的意義,但從停止自然發(fā)酵、喪失在時間流逝之內(nèi)發(fā)生植物化學變化這點來看,它是死的,因為生命的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就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學習別人的人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希望把從別人那里學到的東西以超越別人的方式發(fā)揮到極致,這就是“過猶不及”。抹茶的蒸青很可能脫胎于綠茶的炒青和曬青,為了確保茶葉迷人的外觀、色澤,日本茶人確實尋找到了一條比綠茶殺青工藝顯得更有節(jié)制的手法。然而,后面的處理手法卻可能會令他的老師們大吃一驚,不僅要將這其實早已死去卻泛著光澤的葉片以人力、器皿或機器碾壓成碎末,有種對其銼骨揚灰的感覺。之后,再將徹底解體為粉狀的已經(jīng)無法用“葉”字來形容的茶依照主人的意愿塑造成團或餅,之后,在經(jīng)長時間烘烤或烈日下暴曬,整個過程體現(xiàn)出日本文化相互矛盾的兩面性格,即按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命名的“菊與刀”。溫柔過后,在幾乎是讓茶毫無準備的情形下,粗野的蹂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降臨。

  茶是這樣,茶道程序也是這樣。也許,室町時代末期以力挽日本茶文化狂瀾姿態(tài),把奢華俗艷的斗茶風尚轉(zhuǎn)換為依傍禪佛、簡約肅穆的茶道的三大師,像抹茶的制作者一樣,也沒有逃脫日本文化矯枉過正、流于極端的跳躍式宿命。類似于酒肆的茶樓,其喧囂與繁華嘎然而止,變得清幽枯寂,原先和賭徒差不多的飲者放肆、不拘禮俗但又親密無間的關系也被秩序井然、溫文爾雅但卻不免有些機械和冷漠的套話、程式化動作壓抑。茶的狂歡性清教化,茶的自然性和天性在這樣一絲不茍的程式中被格式化。日本茶道的程式是這樣的:

  初座:更衣、觀賞茶庭(二十分鐘)

  初炭(二十分鐘)

  茶食(六十分鐘)

  茶事:中立(二十分鐘)

  后坐:濃茶(三十分鐘)

  后炭(二十分鐘)

  薄茶(三十分鐘)

  退出:(十分鐘)

  銜接:(三十分鐘)

  具體程式:主人跪在門前迎客,客人一一躬身進入茶室,態(tài)度謙遜,如來客為武士或軍人,則卸下佩帶的武器。客人入室前先要洗手漱口。入茶室后,賓主相互鞠躬,主人稱謝光臨,客人感謝主人盛情邀請。然后,客人們觀賞四壁書畫、茶室布置和插花藝術,并依次雙膝盤坐成圈,主人即生火煮水沖茶。在煮水期間,眾賓客則可自由地在茶室前的花園中閑步。茶煮好后分裝各碗,依次遞給客人品飲??腿斯Ь吹赜秒p手接過茶碗,應先欣賞一下茶碗和茶湯,然后緩緩品飲。飲時要使茶湯在舌間滾動,吸啜有聲,以示贊賞。待客人品飲完畢,主人便請大家玩賞精美茶具。儀式結(jié)束,客人們就鞠躬告辭,主人復跪坐門側(cè)送客。整個過程約四小時。在時間的分配上,在主客間的規(guī)定動作甚至語言交流上,都有儀式般嚴格的步驟和要求,源于內(nèi)心的性情似乎很難有發(fā)揮的余地,而變得異常稀薄。
[page]

  據(jù)說日本茶道內(nèi)在理念的確立得益于珠光在一休大師那里所受的教誨,因而它充分體現(xiàn)了“茶禪一味”的道理。日本人說:茶道通過繁瑣的規(guī)則來磨練人心,當這些定規(guī)不再令飲茶者厭煩,當飲茶人信手而為就符合茶道禮法時,才算領會了茶的真諦,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復而熟練的禮法是為了使人超然物外。

  從靈山法會釋迦拈花,迦葉微笑開始,正統(tǒng)的禪宗創(chuàng)立的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宗旨,它強調(diào)心性的充分自由和現(xiàn)這種自由而對作為組織和制度的宗教——佛教定規(guī)的瓦解。這種思想在某種程度上與道家精神不謀而合,從而成為印度佛教在中國本土化運動中持續(xù)最久、影響最大的一個宗派,并在許多方面變成對抗逐漸刻板和日益程式化的儒家禮教的道家的堅定盟友。無論是擔水砍柴的六祖惠能,還是《五燈會元》中記載的那些禪宗大德的故事,都沒有任何痕跡表明循規(guī)蹈矩、機械刻板,或按照某種定規(guī)來重復,可以有助于達到禪境。那些故事中想要傳達的恰恰是對這些規(guī)則的嘲弄、破壞和否定。更沒有通過人為制造一些緊箍咒式的程序規(guī)范來獲得解悟的例子。

  在日本茶道中,無論外在的儀式化程序、動作、人際互動,還是其內(nèi)在理念,我們都看不到禪宗的這種主導精神和表現(xiàn)形式的任何跡象,看到的恰恰是像成熟儒家那樣的禮教、秩序和對他人及自己的高度控制。

  日本茶道有三個為日本人公認的核心原則:一是和敬清寂,二是一期一會,三是獨坐觀念。“和敬清寂”中的頭兩個字,如果從漢文化系統(tǒng)的角度看,明顯具有儒家的色彩?!洞髮W》、《中庸》的核心就是中和,這也是其它儒家經(jīng)典反復出現(xiàn)的一個主旋律;“敬”在宋明以前的儒家經(jīng)典中已經(jīng)作為一個關鍵詞出現(xiàn),到宋明理學“主敬”已然成為一種思想系統(tǒng)的核心要素。在這茶道四諦中,按先后順序來看,“和敬”這兩個儒味十足的關鍵詞高踞于略帶佛道色彩的“清”和“寂”之上,而且我們也應該看到,“清”和“寂”雖然與佛道追求的境界有關,然而孤立地看,或?qū)⑺鼜亩U和道的系統(tǒng)中剝離出來的話,就不免喪失了禪道所追求的天真、活潑、靈動、自由,而有沉淪入禪道反復告誡修行者所應提防的那種枯禪、冷禪之死寂狀態(tài)的危險。迫于生存環(huán)境的局限,似乎從來就有一種如履薄冰的不祥之感籠罩著日本民族,使他們反復陷入對現(xiàn)實和來世的宿命般的絕望之中,茶道的一期一會就像遍布其國的櫻花的生命周期——燦爛、短暫、悲壯、絕望。他們對于佛家人生無常即苦的學說天生就能心領神會,但似乎又無法從其生存環(huán)境和國民性格中超拔出來,服膺并實踐佛家大智大勇、自我拯救、救苦救難及超出輪回、脫離苦海的圓融通達之道諦。正是這樣,才會出現(xiàn)茶道中的一期一會,把每次的見面當作無法再聚的永訣。茶宴散罷,主人徑自獨坐,觀想人生無常、無我無相。許多民族都不免會意識到人的存在無法超越其時間上的有限性,漢文化中也浸透著“人生如夢”、“白駒過隙”的悲觀及這種悲觀引發(fā)的“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這種及時行樂思想。但是,在儒家的觀照下,個體可以作為香火綿延之鏈的環(huán)節(jié)而永駐現(xiàn)實;而道家的個體則豁達超脫、化同天地,又從不同的方向消解著眾生命定結(jié)局的悲劇感。

  日本民族的國民性格構成中沒有像中華民族這樣完善、成熟、浸淫多年的文化調(diào)色板和相互緩沖的張力平臺,難以以靈動、隨機的方式從生命空間的狹小死角中自拔出來。不過,正像懂得欣賞櫻花短暫的凄美一般,他們懂得欣賞那生死臨界近乎寂滅的靜止之美。一位著名的日本作家說“臨終之眼所見最美”,并且他自己也以自殺的方式去擁抱和親證這美。在茶道中,作為書法作品懸掛于茶室中的經(jīng)常是一個“無”字,終生未娶、與母相伴的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的墓碑上也只有一個字——無。他生前拍攝了大量被公認為最能代表日本民族內(nèi)在精神的電影,幾乎都是反映家庭倫理、代際關系的日常生活畫卷,最具標志性的特征是鏡頭長時間保持仰拍狀態(tài),以至于使人覺得畫面已經(jīng)凝固。
[page]

  2、符號、儀式與象征

  也許,整個日本文化,真的就像羅蘭·巴特在游歷其地之后解讀的那樣,是由數(shù)不清的符號、象征、儀式所構成。插花、能戲、浮世繪、俳句、武士道……都表現(xiàn)出相同的沉靜、高度的自我監(jiān)控和戲劇舞臺表演般的可重復程式,茶道不過再次表現(xiàn)出日本文化精神的這一面相。

  任何一種文化都從他們的祖先那里繼承一些儀式性質(zhì)的行為或慣習,并且自發(fā)地再生產(chǎn)出一些新的儀式或準儀式,儀式似乎是人類為建立一定的秩序而生出的需要,然而,經(jīng)過近現(xiàn)代化洗禮的民族大多都以實踐理性和生活常識對神圣、嚴格的儀式進行過濾、篩選,使他們僅僅出現(xiàn)在人生和社會的一些特殊時刻(這些特殊時刻類似于門檻、關口,人類學術語稱為閾限),其他大部分時候儀式被日常人際互動、準則或律法所取代,極少有像日本這樣將儀式由內(nèi)到外,由個人到國家貫徹日常生活始終的。為了進一步解讀作為這種象征—儀式文化體系個案的茶道,我們需要思忖一個問題:日本民族為何具有如此強烈的儀式要求,或者說,這個國度為何充斥著如此繁多又如此雷同的象征符號,以至使符號學大師巴特驚嘆其為符號帝國。(如果巴特仔細觀察過由這些千奇百異的要素構成的完整的行為方式、人際互動,他一定會認為日本不僅是一個符號帝國,更是一個象征和儀式的帝國。)

  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一書中,將人類的心靈表現(xiàn)活動定義為“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并且依據(jù)內(nèi)在理念與感性實踐的不同的組合關系,從歷史進化論的角度劃分了人類心靈表現(xiàn)的幾種類型。在他看來,象征型心靈表現(xiàn)的根源往往在于表現(xiàn)者內(nèi)在心靈資源的匱乏,活動的停滯和封閉,以至于完全轉(zhuǎn)移到既定的外在感性形式,或者這種感性形式出于某種內(nèi)在的原因已經(jīng)強大到反過來壓抑、限制表現(xiàn)者內(nèi)在心靈的拓展變化。而一但這種模式被固定下來,由于缺乏內(nèi)在的需要、資源和驅(qū)力,外在形式也就難以發(fā)生實質(zhì)性的變化,從而以固定不變的程式在空間的不同場所、對象和行為上重復出現(xiàn)。對于這種類型的心靈表現(xiàn)來說,空間徹底占據(jù)了時間,時間的空間化就像石化了的人和心靈顯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禁忌。

  “在抽象沖動中,擺脫自我的要求是相當強烈和不可動搖的,這種擺脫自我的要求,……表現(xiàn)為一種在對必然和永恒的觀照中根本地擺脫人類存在的偶然性,即擺脫所有有機存在外表上的變動不居的沖動。”偶然性與自由不無聯(lián)系,擺脫偶然性雖然能獲得一種按部就班的規(guī)律、秩序和必然性,但卻是以犧牲變化、發(fā)展和自由為代價的。對人來說,最具偶然性和自由的也許莫過于他自己,因而偶然性的擺脫最后會落腳到對自我的格殺,然而這時,如果其中沒有理學家朱熹所說的“天機活潑的腔子”,那卻是自我連同痛苦的一并舍棄,即便能夠達到無欲無我因而無苦的狀態(tài),但就像西方那個著名的比喻:為了把澡盆里的臟水倒掉,卻把盆中嬰孩也一起倒掉了,因噎而廢食。日本茶道中追求的無相無我在某種程度上與此相類。

  毫無疑問,決定日本茶道的茶道行為者自身強行賦予的內(nèi)涵與它的象征儀式的一體二面,無法在能指所指的關系中分清彼此;而我們又知道,儀式程序的固定程度、儀式出現(xiàn)的頻次、儀式在歷史中存在的長度和卷入人群的規(guī)模,與儀式行為者安全感的缺失所引起的焦慮程度密切相關。強迫癥患者之所以不由自主地嚴格重復某些動作,就在于其潛意識中希望通過這種虛擬的對自身和對象的控制以將自己納入到一個原本可能有特定的所指意義;強行賦予的意義已經(jīng)值得懷疑,剩下的能指符號只能在虛構的秩序中越發(fā)顯得空洞。

  在日本茶道這面鏡子中,普洱茶道就像是看到了與自己對立的另外一面,于是知道自己貌似粗鄙的外表下天然率真的可貴。日本茶道將源于儒家的綠茶之“熟”發(fā)揮到了極致,從而與普洱茶一起構成“生”與“熟”、天然與人為的這一茶性坐標的兩個極端。
[page]

  五、結(jié)語

  在西方先哲具有反叛性的理論啟示下,多年來被掩埋的普洱茶性和茶道,以從漢文化正史敘事中解放出來的姿態(tài),尋找到了自己在另類譜系中的較合適的位置。這種譜系是在對所謂正史正典的權力話語的揭露中逐漸被勾勒出來的。它要說的并不是普洱茶老子天下第一、根紅苗正、倚老賣老這樣一貫被正史正典所采納的斬除異己的權力操控模式,而是要拯救一種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對于人類的未來卻具有拯救意義的精神——回歸自然,回歸到那天人合一的和諧起點。從這個意義上說,普洱茶意義的歷史發(fā)掘也是一個正在不斷生成的形塑過程。也就是我們要再一次強調(diào)的:普洱茶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

  對以上關于日本茶道與普洱茶道的所以然、之所以然、之其所以然的相關問題,在這里我們只能作初步的探討,在適當時候,我們將從根本上回答諸如這樣困惑:為何日本茶道需要這么繁多的象征儀式?以“和敬清寂”為茶道精神核心的文化土壤在什么深層原因下使南京大屠殺、731、慰安婦等事件發(fā)生得自然而然……等等。也就是在這樣的反思和對比中,我們才能重新認識和定位曾經(jīng)被忽視、曾經(jīng)被用另一套話語權言說得面目全非的普洱茶精神,也將在這個意義層面上理解王美津博士歸納普洱茶精神的四個字:健、厚、和、真。

看不懂的請從這里開始看:

從日本茶道的反思看普洱茶的精神:
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12022.html
在茶文化譜系中查找普洱茶的“蹤跡”:
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12023.html
普洱茶道: 在儒與道的背景中凸現(xiàn):
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12024.html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推薦

茶道與佛教

茶道與佛教

看了又看

葡萄酒三個質(zhì)量指標對普洱茶的啟示
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發(fā)展
云南彝族的烤茶相親風俗
普洱茶是怎么分級的-普洱茶是如何分級的?
普洱茶的加工工藝
現(xiàn)代普洱茶的制作工藝的10個步驟
(普洱生茶)的制作方法及其工藝流程!
普洱茶三國時期就嶄露頭角
普洱茶清代后期的坎坷發(fā)展路
古六大茶山和茶馬古道
臨滄吃茶飯能長壽
普洱茶的六大神奇之處
普洱茶的六大神奇之處
邦葳古茶樹的起源
古茶樹的危機
何謂“普洱茶”
普洱茶的歷史文化
普洱茶的現(xiàn)行定義
(千萬大軍瘋炒普洱茶,暴利制造出眾多千萬富翁)
網(wǎng)友自測普洱熟茶中是否有黃曲霉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