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加工技術的統(tǒng)一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原民國政府經濟部所屬中國茶業(yè)公司與云南全省經濟委員會合資創(chuàng)建的“云南中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中國茶業(yè)公司云南省公司”,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貿易部系統(tǒng),于1950年3月9日由昆明軍事管制委員會派劉潔為首的軍事代表進駐接管,下屬各茶廠均隨“省茶司”交軍事接管,經稍事整頓后恢復生產,續(xù)寫普洱茶歷史的新篇章。

  其后各民營茶莊、茶行等生產經營企業(yè)也歸并國有,普洱茶的生產、加工由省茶司統(tǒng)一安排調配,普洱茶加工技術出現前所未有的統(tǒng)一局面。

  1951年《中國茶訊》第二卷十一期刊登的馮軍《云南茶葉產銷概況》一文中介紹的普洱茶制法,代表了當時普洱茶的制法,具體可分為初制和復制兩部分。

  初制方法為每次取鮮葉2-2.5千克置鐵鍋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條,曬干后即成毛茶,亦稱散茶,即現在的云南曬青茶,簡稱“滇青”。

  復制包括毛茶精制和蒸揉二部份。精制是毛茶經篩、簸、撿、剔去片、梗、茶未。依條索粗細、品質高下以區(qū)分,最細者稱“頭蓋”,蓋于茶團最外面,大部分是春尖白毫;次級茶稱“二蓋”,多半是夏初產的細葉;最差的茶稱“里茶”,即包心。

  蒸揉前先按各種花色規(guī)格配料,如碗形的沱茶每個重8兩(250g),配料為頭蓋10%,二蓋20%,里茶70%。心臟形的緊茶第個重7.6兩(237.5g)頭蓋、二蓋和里茶各占1/3。餅茶為沱茶的副產品,每餅重1.6兩(50g),谷花20.5%,春尖21.2%,春尾58.3%。蒸揉時按配料準確稱重,一層一層放入蒸甑,好茶放在最外層,用蒸汽蒸汽蒸軟后,裝入三角布袋,按需要揉成大小圓扁不同的形狀,然后放置在干燥之處,風干即成。沱茶五個一筒,外包箬葉,用細藤、篾扎好,裝進篾簍,捆緊。第28筒為一簍,凈重70市斤,兩簍為一駝。緊茶7個成一筒,18筒裝一竹籃,每籃凈重60市斤,兩籃為一馱。

  這種制法一直沿用到今,仍為部分普洱茶的生產廠家所采用,但隨著現代制茶機械的發(fā)展,對生產效率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手工生產方式已不能滿足一些生產規(guī)模較大的廠家的生產要求,現大部分生產廠家開始采用機械加工代替了人工生產。但現代制茶機械是否適合用于加工古拙樸質的普洱茶?這樣的制成的“普洱茶”是否能越陳越香?仍存在一些爭議。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推薦

看了又看

普洱茶時光軸:今非昔比普洱茶
讀1939年李拂一先生《佛海茶業(yè)概況》的疑惑
《勐??h志》關于普洱茶的記述
乾利貞宋聘號秘吏(上)
乾利貞宋聘號秘吏(下)
三棵“茶樹王”成就勐海和瀾滄兩地“茶祖”的圣地
看普洱茶在中國歷史上的幾次發(fā)展
普洱茶的世俗進化(一)
普洱茶的世俗進化(二)
普洱茶的世俗進化(三)
普洱茶的世俗進化(四)
普洱茶的世俗進化(五)
歷史名茶云南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攸樂茶山位居普洱茶六大茶山之首
普洱府城茶莊商號
思茅的茶莊商號
昆明的茶館
云南普洱茶的“餅紙”文化
普洱茶重量與7有什么特殊的因緣嗎?
清宮貢茶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