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人物故事:貓子山上種茶人

  陽春三月,恩施市龍鳳鎮(zhèn)貓子山上,野櫻花開遍山頭,山腰,一株株茶樹發(fā)出嫩芽,泛出這個季節(jié)應有的蔥綠。
 
  貓子山村61歲的村民張龍云,從龍鳳鎮(zhèn)街上買回10個嶄新的竹背簍,作為必要的采茶工具,他必須在茶葉采摘前做好準備。
 
  張龍云家四周,是自家的10畝茶園,加上土地流轉(zhuǎn)承包的,一共30畝茶。每年3月到6月,是采茶旺季,作為種茶大戶,張龍云會請上10多個人幫忙采摘。
 
  進入采摘期,張龍云家熱鬧起來,每天擺上兩張桌子吃飯,騰出4個房間提供采茶工人住宿。一簍簍新鮮的茶葉背回家里,傍晚時分運到村里的加工廠出售。
 
  “管吃管喝,工資每人每天不低于100元。”張龍云說。本村的農(nóng)民,還有鎮(zhèn)上的下崗工人,成為他的采茶工人。
 
  “從采摘芽茶開始,到秋茶結(jié)束,每年有6個月時間采茶。6個月時間,天天都有現(xiàn)金收入。”張龍云說。其他時間里,張龍云進行茶園管理,無需再請工人。
 
  茶香滿屋的情景,在貓子山村張龍云家,已持續(xù)8年時間。8年前,張龍云家卻是另一番景象。
 
  “那些年,貓子山?jīng)]有發(fā)展茶葉,我種了10幾年的苞谷、洋芋、紅苕、麥子,一年到頭累死累活,沒多少收成,更沒現(xiàn)金收入。”張龍云回憶說。
 
  那時,粗放式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張龍云和他附近的村民們一樣,沒日沒夜在土地里刨食,僅能自給,維持溫飽。
 
  “政府給我們講退耕還林政策,很多村民開始不相信,怕沒吃的。我?guī)ь^不種苞谷噠,改種茶,償?shù)搅颂痤^!”張龍云說。原來的玉米地,全部種上福鼎大白茶,3年后,開始有了收益。
 
  “收入嘛,數(shù)字要保密。”面對記者的提問,張龍云笑著說。他介紹,僅靠種茶,他給在廣州的兒子和在本地的女兒出錢買了房子。種茶,讓張龍云一家實現(xiàn)了致富夢。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guān)推薦

看了又看

稅開倫:道真自治縣正集中力量打造“中國硒鍶茶鄉(xiāng)”
茶藝師,落入凡塵的仙子
草根創(chuàng)業(yè)故事之三——肖文波:瑤嶺育“金芽”
嫣然三月,愛茶“她”時代
茶癡博士揭國良 只因為熱愛
博羅石芽壩茶不愁賣 畢業(yè)大學生返鄉(xiāng)種茶
王迎新:感受茶席之韻尋找人文情懷
訪贛南采茶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宇俊
“茶院士”陳宗懋:愿愛茶者更年輕
武夷山人當銘記、敬重這些巖茶功臣
黃崇慶:開創(chuàng)漳州有機茶先河
高級評茶員張火榮22年打造鼎湖山唯一生態(tài)茶園
對話"茶博士":姚福金告訴你如何采茶
村主任帶領群眾種茶致富 村民豎起大拇指
7旬茶葉專家白堃元18年幫扶廣元發(fā)展茶產(chǎn)業(yè)
張育寧:爭當培育茶文化的“馬前卒”
劉琳和她的“綠雪芽白茶體驗館”
【茶談】最"小"茶人朱錦:喝茶,需要用心
劉海濤:茶顏觀色
安吉炒茶人陳達有:好茶是一顆一顆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