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茶經(jīng)》解讀之5

  二之具(茶葉采制用具)
 
  原文:籝(1),一曰籃,一曰籠,一曰筥。以竹織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負(fù)以采茶也。(籝,《漢書(shū)》音盈,所謂黃金滿(mǎn)籝,不如一經(jīng)。顏師古云:籝,竹也,受四升耳。)
 
  注(1)籝:音盈(yíng),竹編的籃子。
 
 ?。?)筥:音句(jǔ)。
 
  解讀:籝,又叫籃,又叫籠,又叫筥。是用竹編成的,容積五升,有些一斗、二斗、三斗的,是茶農(nóng)背著采茶用的。(籝,《漢書(shū)》音盈,所謂黃金滿(mǎn)籝,不如一經(jīng)。顏師古注《漢書(shū)》說(shuō):籝,是一種竹器,可以裝四升東西。)
 
  原文:灶,無(wú)用突(1)者,釜(2)用唇口者。
 
  注(1)突:煙囪。
 
 ?。?)釜:鍋?zhàn)印?/div>
 
  解讀:做茶的灶,不要煙囪(使火力集中于鍋底)。鍋,要用鍋口有翻出唇邊的。
 
  原文:甑(1),或木,或瓦,篚腰(2)而泥。籃以箅(3)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注于甑中。又以穀木(4)枝三丫者制之,散所蒸牙筍并葉,畏流其膏(5)。
 
  注(1)甑:音爭(zhēng)(zèng),具有帶孔隔板的蒸桶。
 
 ?。?)篚腰,圓腰。
 
 ?。?)箅:音閉(bì),這里指竹編的籃子。
 
 ?。?)穀木:楮木。
 
 ?。?)膏:這里指茶汁。
 
  解讀:甑,木制或陶制,腰部用竹篾打箍,并用泥封好。竹籃作蒸箅放甑內(nèi),并用竹篾吊起來(lái)(使其易放進(jìn)和取出)。蒸葉時(shí)放入籃內(nèi),蒸熟了,從籃內(nèi)倒出。鍋里的水煮干了,從甑中加水進(jìn)去。還用三叉的楮木枝翻拌在蒸的葉子,使其均勻,防止茶汁流失。
 
  原文:杵(1)臼,一曰碓(2),惟恒用者佳。
 
  注(1)杵:音儲(chǔ)(chǔ),搗物棒槌。
 
 ?。?)碓:音對(duì)(duì),用來(lái)?yè)v物的石臼。
 
  解讀:杵臼,又名碓,以一直用來(lái)?yè)v茶的(沒(méi)有異味)為好。
 
  原文:規(guī),一曰模,一曰棬(1),以鐵制之。或圓、或方、或花。
 
  注(1)棬:音圈(quān),圈形無(wú)底模。
 
  解讀:規(guī),又叫模,又叫棬(音圈,圈形無(wú)底模),用鐵制成。這種圈模有圓形的、方形的和花形的。
 

相關(guān)推薦

看了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