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被寵愛

  普洱茶膏被寵愛!2004年,魯迅的兒子周海嬰先生將自己收藏的幾十克普洱茶膏捐獻給國家博物館,并拿出一小塊(約3克重)在廣州拍賣。一個富商花了12000元拍得,并當眾沖泡品嘗。受邀的專家在品嘗后給出了一個結(jié)論:此塊茶膏為清朝宮廷流傳下來的茶膏。自此,“普洱茶膏熱”旋即出現(xiàn)。
 
  相信遠古的先民們一定是“吃茶”的,他們翻山越嶺追逐著獐狍野鹿,溪澗邊幾片鮮嫩的翠葉被他們信手拈來嚼上幾口,頓時精神爽利……隨著文明的演進,那幾片鮮嫩的翠葉被胡亂采下投入陶鼎加水熬煮,芬芳馥郁,幾碗下肚消食祛病。此后直到唐朝,茶還與藥類似,需與蔥姜等輔料一同熬了喝,恐怕當時的茶等同于今天的湯吧。
 
  中國人是挑剔的,特別是在飲食方面,這應該源于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教導,茶經(jīng)歷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挑剔,到了唐宋時期已經(jīng)成了高貴典雅的象征,這一點突出表現(xiàn)在從采茶、制茶到飲茶有了許多講究,不信,看看從唐朝傳到日本并被一根筋的大和民族保存至今的日本茶道就明白了,您要是沒有幾天當和尚坐過禪的經(jīng)歷,“日本茶”的過程簡直就是“受刑”……從“茶”到“道”,是一個文化的過程,其實說白了,就是復雜化的過程,就是慢慢講究起來的過程。
 
  明朝以前的茶大都是“團茶”“餅茶”,制作過程相當復雜也相當“講究”,一種茶不經(jīng)歷幾十道工序是入不得文人士大夫和皇親國戚金枝玉葉們高貴而挑剔的尊口的。唐代制茶與我們今天的制茶方法有很大的差別。那時的制茶工藝幾乎是以蒸青餅茶為主,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對這種餅茶制作工藝高度概括為十四個字,即“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這其中——“蒸之、搗之、拍之”這三個工序極易將茶葉中的部分茶汁與纖維物質(zhì)分離,在空氣氧化作用下,溢出的茶汁凝結(jié)成了“膏”。陸羽在《茶經(jīng)》中多次提到“膏”字,他認為在餅茶的加工過程中應“畏流其膏”,意思是不能把“膏”擠壓出去,不然會使制成的茶餅表面像籮篩,形狀枯干。他認為最好的餅茶應是“含膏者皺”,也即要將茶葉中的茶汁擠壓出來附著在茶葉表面,經(jīng)過空氣氧化后,使茶汁形成的膏狀物質(zhì)存留在茶葉之間,這就使餅茶的表面由于“膏”的生成,形成皺紋狀。這也成為唐代鑒別好茶的一條標準。
 
  雖然陸羽從制作餅茶中發(fā)現(xiàn)了茶汁溢出后出現(xiàn)“膏化”現(xiàn)象,并認為這個“膏”是茶葉中的好東西,但他沒有將茶汁與茶葉中的纖維物質(zhì)徹底分離,而只是讓“膏”仍然保持在茶餅的表面,與后來真正意義上的“茶膏”還有一定的距離。但陸羽的“真經(jīng)”一定給了后人極大啟示,在他去世的一百多年之后,“茶膏”便悄然出現(xiàn)了。
 
  據(jù)《十國春秋》記載,南唐閩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貢品茶膏進獻,“貢建州茶膏,制以異味,膠以金縷,名曰耐重兒,凡八枚”。“……膠以金縷……凡八枚”,“茶膏”一問世就要用金絲裝扮以示貴重,并且數(shù)量極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他茶葉那樣車載斗量,可見其稀少與珍貴到只能作為貢品,并被鄭重其事地載入史冊。
 
  “寵兒”位高權(quán)重
 
  “貢品”意味著什么,中國人都知道。在“舉天下奉一人”的年代,“貢品”意味著優(yōu)質(zhì)、珍稀、綠色、無毒、精工細作,意味著“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就連制作貢品的工藝工序也是秘不示人的,而享用“貢品”意味著什么就更不言而喻了。
 
  南宋時期福建轉(zhuǎn)運使主管帳司趙汝礪所著的《北苑別錄》第一次記錄了宋代制作茶膏的方法:“茶既熟謂茶黃,須淋洗數(shù)過。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先是包以布帛,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壓之,至中夜取出揉勻,復如前入榨,謂之翻榨。”雖是簡述,其工藝之繁復也可見一斑了。然而,如此繁復得到的是什么呢?舉個不太恰當?shù)睦尤缤蠙煺ビ?,無非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茶葉制膏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生物酶作用其間,這又像是釀酒的過程,其結(jié)果當然神奇。據(jù)說最高品級的茶膏外觀會出現(xiàn)白霜,這種掛霜的茶膏有如雪覆青石,是茶葉中富含的兒茶素與咖啡堿的絡合物,有極強的藥用價值與保健價值。
 
  不同于其他工藝制造的茶葉,茶膏濾除了雜質(zhì),濃縮了精華,衍生了奇變,其品質(zhì)可以在入口的瞬間綻放全部的魅力,無論是香氣還是味道以及口感,都在第一時間達到極致并且保持始終毫無衰變。當然,對于喜歡在擺弄茶壺、茶盞中尋求樂趣,喜歡在一道道茶湯中揣摩變化的茶客來說,茶膏未免有些“直接”,但是,誰不想感受一步登天的高峰體驗呢?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要朕操心。”象今天的高層人士們一樣,歷史上清代帝王們大都很勤政,工作繁忙再加上宮廷生活的繁文縟節(jié),使得帝王們的生活并沒有多少閑適,為了塑造威儀與莊嚴的神性,帝王們在飲食時刻也要正襟危坐不茍言笑,甚至不能顯露偏好與興趣,真正能坐下來沏一壺香茗慢慢品味的機會似乎只能留給“不上進”八旗子弟們了,這也許說明了為什么從宋朝后就銷聲匿跡的茶膏在大清乾隆時期得以“光復”的原因了。可以想見,乾隆大帝巍巍高坐冠帶袍服氣使頤指之余,端起琺瑯彩團龍蓋碗,呷一口沖泡好的茶膏湯汁,立時睡意全消精神百倍,看著那些垂首侍立戰(zhàn)戰(zhàn)兢兢大汗淋漓口焦舌燥的王公大臣們,得意背后涌起的又是何等的優(yōu)越和飄飄然……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guān)推薦

看了又看

普洱茶膏的不同品種
御香君茶膏介紹
御香君普洱茶膏企業(yè)介紹
御香君茶膏的品飲方法
貢潤祥茶產(chǎn)業(yè)是國內(nèi)茶膏行業(yè)的領(lǐng)軍者
古代茶膏的三種工藝
現(xiàn)代茶膏的制作工藝
御茗堂品牌茶膏公司簡介
貢潤祥茶膏的神奇發(fā)展
貢潤祥茶膏的原料采摘制作
貢潤祥茶膏主要成分介紹
調(diào)飲玩味普洱茶膏
純飲與調(diào)飲的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養(yǎng)胃好助手
普洱茶膏是一種固態(tài)茶
三貴的蒙頓茶膏
茶膏是世界第一款速溶茶
宋代茶膏的工藝
古代茶膏民間土法熬制工藝
清代宮廷茶膏的制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