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的隱秘身世

  普洱茶膏的隱秘身世!要揭秘普洱茶膏的身世,首先要弄清楚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膏。準確的說,這個名稱的正式出現(xiàn)距今不過200余年,說起來還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公元1729年,一支來自云南的神秘馬隊冒雪秘密進京,在行程3000多公里之后,他們要把一件珍貴的禮品進貢給大清皇帝雍正。這件禮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貴族飲用的普洱茶葉制品——茶膏。這種神秘的飲品在明代的歷史中沉寂了近300年,現(xiàn)在,馬隊帶著云南土司尋求蔭庇的偏安愿望,要把這個存活在民間的茶制品再次帶進宮廷。然而雍正喜怒無常,沒有人知道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究竟會是怎樣的結(jié)果?
 
  這次冒險的進貢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茶膏,這種絕妙的飲品迷住了雍正皇帝,并且正式成為了清宮貢品。然而,清王朝的帝王對偏安的云南忠誠并不放心,康熙時期吳三桂的叛亂讓清王朝后續(xù)的帝王們時時猜忌,一方面擔心云南進攻的茶膏被投毒,一方面又對茶膏極為喜愛,終于至乾隆時期,清朝皇室匯聚了中國最好的茶藝師來到宮廷,在當時的御茶坊開始嘗試自己制作茶膏。關于茶膏這一段歷史,說起來其中的曲折前后歷經(jīng)近百年,但真正吸引人的并不是朝廷與地方之間的勾心斗角,而是后來奠定普洱茶膏的宮廷工藝的誕生。茶膏身世的隱秘,也和這一段典故有關。須知道,清宮御茶坊的普洱茶膏“壓榨”制作工藝極為獨特,與云南進貢的普洱茶膏在工藝上可以說是迥然不同,而往上追溯整整一個明朝200余年間,并無茶膏一說。那么清宮的普洱茶膏制作工藝是自己研究的,還是繼承而來就變成了一段懸案。翻閱中國古代的茶類專著,我們可以在唐代中國第一部茶類專著《茶經(jīng)》中發(fā)現(xiàn),茶圣陸羽認為茶餅的制作應“畏流其膏”,最好的茶餅應“含膏者皺”,其制作工藝分為“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等十余道工藝,這在中國茶史上是破天荒的使用了“膏”字,但由于陸羽描述的主要是唐朝茶餅的制作,所以幾乎可以肯定,陸羽只是發(fā)現(xiàn)了茶的制作過程可以出現(xiàn)“膏”,并且是評判上等茶葉的一個標準。但是茶膏在這一歷史時期顯然并未出現(xiàn)。
 
  另一本引人注目的茶類專著是《北苑別錄》,這本書的作者南宋福建轉(zhuǎn)運使主管賬司趙汝礪則有如下論述:“茶既熟謂茶黃,須淋洗數(shù)過。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這一句論述中有兩個字值得注意:一個是“榨”,且分為小榨和大榨;二是“膏”,且是通過榨而得到。這句論述的前后文中,趙汝礪講述的是宋朝茶餅的制作,但事實上,稍微了解一下宋代的管理機制會從中發(fā)現(xiàn),由于宋朝宮廷對皇家工藝有嚴格的保密制度,加上陸羽的《茶經(jīng)》對制茶出膏的制作分為“蒸之,搗之,拍之”的說法,我們不難判斷趙汝礪的這段文字所說的確實是制茶膏的辦法。
 
  普洱茶膏的隱世之謎中最大的命門正在于此,如果說宋朝已經(jīng)對制作茶膏有了成熟的工藝,為什么在明朝接下來的300多年間,茶膏又隱世不出呢?這還要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說起。由于朱元璋出身貧寒,平生對奢侈、浪費的行為及其痛恨,而宋代皇家的茶品的制作向來極盡奢華,勞民傷財。這令朱元璋大為不滿,最終下令只制作散茶。這一旨諭令改變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制茶格局,最終讓茶膏制作的方法就此消失。
 
  在清朝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藝描述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制作方式也是小榨去水,大榨出膏,但工藝程序卻更加復雜,茶膏的歷史研究到這里,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清宮普洱茶膏的工藝應當源自宋朝,至少在一開始也曾經(jīng)研究過如何復制出絕跡的宋朝工藝。但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技術發(fā)展,工藝的升級也帶來了更加先進的制作方式,清代茶膏的制作終于在歷經(jīng)數(shù)個朝代之后最終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推薦

看了又看

貢潤祥茶膏產(chǎn)品核心價值
解析普洱茶膏的DNA
貢潤祥普洱茶膏的歷史
普洱茶膏所具備的價值
什么是普洱茶膏
探秘古代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在宋代形成
探究普洱茶膏1
探究普洱茶膏2
探究普洱茶膏3
探究普洱茶膏4
對普洱茶膏探秘
史話: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的歷史淵源
御香君觸發(fā)茶膏行業(yè)消費新動向
古代的中國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的前世今生
普洱茶膏的發(fā)展歷史
普洱茶膏風靡皇室及上層社會
普洱茶膏是清代的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