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友忠:新型職業(yè)農民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里提出,要大規(guī)模開展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yè)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大力培育新型職業(yè)農民。“新型職業(yè)農民”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
 
  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那么就桂林來說,新型職業(yè)農民到底是什么樣的?他們身上有什么特點?近日,記者采訪了龍勝的謝友忠和陽朔的賴玉梅兩位種植大戶,試圖從他們身上感受新型職業(yè)農民的特征。
 
  如果不是開春后的那一場雪,氣候變冷,凍壞了部分春茶,對于龍勝各族自治縣馬堤鄉(xiāng)里市村委努丹村的謝友忠來說,這幾天已經進入了他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jié)。10年前偶然一次打工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及家人今后的生活,讓他從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成為馬堤鄉(xiāng)的致富能手。他為什么能找到致富的門路?坐在謝友忠家木樓上的火塘邊,他跟記者聊了起來。
 
  一次“有預謀”的打工
 
  事情還得從2003年說起,那時謝友忠在廣東潮州的一家工廠做電工。偶爾聽在一起干活的朋友說附近一家茶場的老板種茶葉效益不錯。謝友忠聽了非常感興趣,于是專門去茶場打工,做些采茶葉、燒火之類的活。在茶場,謝友忠發(fā)現茶場生產的好茶葉每斤可以賣到數千元,甚至更高,即便是普通的茶葉每斤也能賣到幾十塊錢。種茶葉用的地大部分是山上的丘陵地,茶葉耐旱,又不和水田爭地,這跟老家努丹村山地丘陵多水田少的情況很相似,謝友忠心想:“回老家種茶也許能夠得到錢。”
 
  努丹村離馬堤鄉(xiāng)有20多公里,是一個傳統(tǒng)的高山苗族寨子,村里面的人都喝油茶,種的都只是打油茶的茶樹。即便是在龍勝,謝友忠也只是聽人說過在和平鄉(xiāng)有人種茶。
 
  到了2004年,村里選舉換屆,謝友忠被選為村委會主任,加上已經40多歲了,他就回到村里準備開始種茶。妻子開始不是很理解,覺得從未種過茶怎么敢種?但在謝友忠的堅持下,妻子只得跟他開始上山開荒種起茶葉來。
 
  歷經波折,如今種茶年收入40萬
 
  里市村有個人在桂林的廣西茶業(yè)科學研究所租房住,認識了所里的農藝師周玉秀和原所長韓志福。聽說謝友忠要種茶葉,他把這兩個專家介紹給了謝友忠。專家從所里給謝友忠代購了一批茶葉苗,同時指導他如何護理,怎樣炒茶等。又告訴他柳州三江也是搞茶葉種植生產交易的,可以去那學習參觀,學習技術和了解市場。謝友忠一邊開荒種茶,一邊從電視上、書刊上了解種茶的相關知識,慢慢地摸索,自己學會了扦插育苗。
 
  謝友忠的腦子一向比較活一些,能折騰,在村里小有名氣。有幾戶村民看到謝友忠種茶,覺得應該能得錢,也就跟著種了起來。到2006年,茶葉開始有了一點收益。然而,到了2007、2008年,市場波動大,一斤茶葉只賣到十幾塊錢,有人就打起了退堂鼓。謝友忠自己也進退兩難,“有點撐不下去了,力不從心。”到底是種還是不種?茶科所的專家鼓勵他說,市場波動是正常的,慢慢地就會好的,你要堅持先把規(guī)模慢慢做大。謝友忠硬著頭皮繼續(xù)開荒種茶,到了2009年,茶葉的價格果然慢慢提高了。
 
  漸漸地,謝友忠把村里周邊4個荒蕪的小山頭開辟為60多畝的茶園。當初跟他一起種茶后來又退出的村民,也把茶園承包給謝友忠讓他代管,謝友忠一共已有百畝茶園了。隨著市場的發(fā)展,這兩年他種的茶葉供不應求。今年還沒有到采摘季節(jié),已經有好多商家打來電話要求全部買了。謝友忠種的茶,其中價錢最高的春茶每斤已經能賣到200多元了。這兩年,他的茶平均年產量在5噸左右,均價為每斤40元,年收入都超過了40萬。因為經濟效益好,謝友忠在廣東打工的小兒子已經回家來幫助家里種茶。隨著茶場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大兒子也將回來。每到茶園忙碌的季節(jié),謝友忠都要雇傭村里20多人來幫忙,每人每天的報酬從70到100元不等。
 
  種茶之前的經歷,為他的致富埋下“伏筆”
 
  里市村委有200多戶,1900多人,每人只有幾分水田,其他都是山場,這幾年在外打工的很多。努丹村四面環(huán)山,交通閉塞,幾乎是與世隔絕。即便是現在,村里人要趕圩,大多時候要步行16里路,走路得花1個多小時,去一趟縣城就更遠了。謝友忠靠種地實現年收入40萬,這在馬堤鄉(xiāng)是很罕見的,為什么他能找到致富的門路?記者發(fā)現,這跟他之前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3月14日,記者跟馬堤鄉(xiāng)的小楊在芙蓉圩見到他的時候,見他衣著整潔,頭發(fā)梳得整整齊齊,身材頎長,像個鄉(xiāng)里的干部。他手里拿著一個大塑料袋,里面裝的好像是書本,記者打開一看,果然是書,是中國茶葉雜志。謝友忠告訴記者,是茶科所的專家告訴他,從雜志上可以了解最近的茶葉市場的行情、動態(tài)以及相關的種植技術等等。
 
  一聊起讀書,謝友忠眼睛好像放出了光。到了家里,他從臥室給記者找來幾箱書籍,除了種茶葉的書籍,還有很多是機電方面的書。看到上面有很多復雜的公式、線路示意圖,記者禁不住地問:“你能看得懂么?”
 
  “基本都能看得懂,我是搞機電維修的!”謝友忠笑著說。
 
  謝友忠的父親早些年畢業(yè)于當時的桂林師范學校,此后一直在馬堤鄉(xiāng)里任教。上世紀70年代,謝友忠高中畢業(yè),是那個時候村里為數不多受過較高層次教育的人,受父親的影響,謝友忠一直就比較喜歡讀書。高中畢業(yè)后,他學習木工幫助鄉(xiāng)里的人裝修房子。
 
  到了1987年,已經是兩個孩子父親的謝友忠偶然看到了外地一份培訓機電維修的招生簡章。常年堅持讀書學習的謝友忠也去參加了培訓?;貋砗?,恰逢村里的變壓器壞了。村里人聽說謝友忠去外面學習機電修理了就讓他試一試,結果修好了。大家都相信謝友忠能修理機電,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請謝友忠去維修機電,他便以此為生。到了1998年,朋友介紹他到廣東做電工。此后才有了到茶場打工,回鄉(xiāng)種茶,創(chuàng)出一番事業(yè)來的經歷。
 
  記者手記
 
  愛讀書善讀書,讓他把握了致富的機會
 
  這些年,謝友忠靠種茶葉致了富,引起了縣里和鄉(xiāng)里的關注,他從打工到種茶的經歷被人們廣泛提及,帶著傳奇色彩。然而,其實,他種茶致富和之前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謝友忠跟記者聊起致富經的時候輕描淡寫地說:“只不過是多讀了一點點書罷了。”正是因為“多讀了一點點書”,讓他開闊了視野外出學習機電修理技術;又因為有了修理技術,讓那個時候很多村民還足不出戶的時候,謝友忠已經走遍了龍勝周邊,又到了廣東,開闊了他的視野。直到接觸到種茶的信息后,開始他“有預謀的打工”,翻開了他人生新的一頁。
 
  很多事情看起來很偶然,但這之中往往蘊含著必然。馬堤鄉(xiāng)在外務工的人員那么多,為什么讓謝友忠把機會給把握住了?最起碼有一點不可忽視:就是愛讀書、善于讀書讓謝友忠不斷思考,不斷開拓新的路子。這,或許是新型職業(yè)農民身上的重要特征。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推薦

看了又看

李瑞河:世界茶王的大陸創(chuàng)業(yè)神話
張國立:“康熙爺”與他的60噸普洱茶
楊文標:讓茶博會成中國茶業(yè)第一展
余秋雨:五大語法解決中國茶生存難題
周重林專欄:需要還原一個普洱茶的歷史——評《漫話普洱茶》
胡適嗜茶 拒當“茶博士”
阮殿蓉:品嘗時間的女人 !
普洱茶喝出文藝女神范兒
茶人周渝先生:品飲普洱茶是一種生活藝術
百歲茶人張?zhí)旄5墓适?/a>
中國新首富馬云和普洱茶的故事
中茶公司首任總經理“當代茶圣”吳覺農
陳國義與八八青餅的故事
鐘廣林:普洱茶體驗式營銷開創(chuàng)者
為茶而生的女子——茶為媒聯盟副秘書長王海蕙專訪
李瑞河的回甘人生
余秋雨談為何愿做普洱茶的傳播者
茶界名人傳奇:全球茶業(yè)第一展掌舵人胡衛(wèi)紅
茶界名人傳奇:丁俊之教授與普洱茶結緣六十年
茶界名人傳奇:中國茶文化第一人鄔夢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