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普洱茶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普洱茶是中國茶中特殊的名牌品種。兩者之間似乎聯(lián)系不上。但仔細分析起來,它們之間卻有著內(nèi)在聯(lián)系,值得論述一番。

  一、孔子與茶文化

  中華文化光輝燦爛,百花爭妍。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最引人注目的、最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孔夫子。孔子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包括精神的、物質(zhì)的各個方面。在物質(zhì)文化中,自古以來百姓們“開門七件事:米、面、油、鹽、醬、醋、茶”。在每日必備的七件事所包括的食物、佐料和飲料中,茶是飲料中唯一的一項。種茶、制茶、品茶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項大事,自然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我國茶的歷史由來已久,陸羽《茶經(jīng)》中記“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芍h在大約公元3000年前,中國人已發(fā)現(xiàn)茶。茶這種飲料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便顯示出它特有的功能。《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神農(nóng)嘗百草”的神話,搜集了自古以來勞動人民所積累的藥物知識編輯而成一部藥物學的書,(古時茶也叫茶,槚、茗、荈等)它說明我國利用茶葉治病的歷史至少有4000年。其實在先秦古籍《詩》、《書》、《禮記》、《爾雅》等書中,已有多處記載有關(guān)茶的資料。如果這些記載還不太直接的話,筆者最近在古籍中找到更確切的記載。明版《兗州府志》記:“蒲園:在城東門外。季文子所樹六槚(茶)處也。襄公十九年,享晉國六卿于蒲園,賜之王命之服。”依此查到《左傳》襄公十九年記:“(魯)公享晉六卿于蒲園,賜之三命之服,軍尉、司馬、司空、輿尉、侯奄,皆官一命之服。”

  季文子是魯國的當政大夫,多年來在魯國專權(quán),經(jīng)濟實力強大,他家中能有一座大花園(蒲園),很有可能這座大花園里不但能種下六棵大茶樹(槚),還能在樹下召開過一次大型的國際會議,會后依照不同地位給予各種賞賜??芍藰湟验L大成材,種植時間至少也要提前幾十年或百余年。這一時間早于孔子幾十年,又在孔子的故鄉(xiāng),這種茶樹之葉可飲,由此可推知孔子曾飲過茶。再往后看,今日山東曲阜衍圣公府(孔府)后花園東北部有一棵樹,多年來被人們稱作“茶樹”,每年將其葉采摘下來曬干后,府內(nèi)上下飲用,可知孔子后裔多年來也有飲茶的習慣。

  孔子飲過家鄉(xiāng)的茶,他對中國各地,尤其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茶是什么態(tài)度呢?這可從他的民族觀中看出端倪。

  哲人孔子不但創(chuàng)立了一套學說,還提出過一套治世的方案和主張,其基本內(nèi)容是用協(xié)凋、穩(wěn)定的方式達到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目的。治理一個國家如此,對待少數(shù)民族的態(tài)度及處理與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當時魯國周圍及全國各地散居著許多少數(shù)民族,孔子都主張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他主張“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承認各族的存在;他認為“先進于禮樂”的人,即使是來自農(nóng)村的、來自邊遠地區(qū)的“野人”,也要向人家學習;他推崇泰伯

  的“至德”,認為少數(shù)民族中也有佼佼者;他要“乘桴浮于海”,主張各族之間加強聯(lián)系,平等交流。當時中原稱作華夏族,對四周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也各自突出其特點,并無誣蔑之意。如東夷之“夷”,似一人背弓,說明古時東部人發(fā)現(xiàn)弓箭,開始狩獵經(jīng)濟,走在文明前列;西戎之“戎”,是一件兵器,體現(xiàn)西部人在向自然與人世間斗爭中勇武的性格;北狄的“狄”字是指一種有力的鹿,亦示捕獵動物為北方的特點。至于南方的“蠻”字,采取自《詩經(jīng)》?!对?middot;小雅·綿蠻》之序記“綿蠻,微臣刺亂也。大臣不用仁心,遺忘微賤,不肯飲食教載之,故作是詩也”。此詩是對那些不關(guān)心群眾的大臣們的諷刺之作。用一種很可愛的小鳥飛到山丘上當作比喻來說明此事。《山海經(jīng)》記“崇吾山有焉,其狀如鳧,一翼一目,名曰蠻蠻。”《周禮·夏官·大司馬》疏:“蠻者縻也。縻系之以政教也。”可知蠻字系依一種小鳥的代稱,并無誣蔑之意。公認為闡發(fā)孔子,儒家思想的《禮記》之《王制》篇,在記述東、西、南、北四方少數(shù)民族的特點后,又記“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很明確地提出各族的日常生活、日用器具、民間習俗各自不同,應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由于五方(中國及四方)之民居地各異,相互交往不多,“言語不通,嗜欲不同”,就要想方設法讓他們之間達到互相交往、加強聯(lián)絡,以“達其志,通其俗”,共同發(fā)展?!锻踔啤分械?ldquo;和味”如果與云南的普洱茶聯(lián)系起來,也應該有一種大時空文化的貫通。

  綜上所述,孔子與普洱茶不是沒有關(guān)系,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論述,是有道理的。

  二、普洱茶與茶馬古道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尤其是西南地區(qū)飲茶最盛。明人顧炎武《日知錄》中記“秦人取蜀,始知飲茗事”,是說秦統(tǒng)一中國后,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種茶和飲茶之風由四川推向全國。這只是說出了西南一帶的情況。古往今來,中國名茶產(chǎn)地甚多。如浙江杭州的西湖“龍井”,江蘇蘇州的“碧螺春”,南京的“雨花茶”,安徽祁門的“祁紅”,河南信陽的“毛尖”,安徽敬亭的“敬亭綠雪”,福建安溪的“鐵觀音”,云南和廬山的“云霧茶”,以及近年來佛茶、道茶、山東日照的清茶及各地各種名目的茶。云南的普洱茶卻是一種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茶。

  普洱茶主要產(chǎn)于云南西雙版納的易武和勐海一帶。普洱縣雖然產(chǎn)茶不多,因為它長期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故通稱“普洱茶”。

  普洱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阮福在《普洱茶說》中寫道:“二月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茶;采而蒸之揉為茶餅,其葉少放而猶嫩者為茗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滿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圓者名緊團茶,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用于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圓茶也。”如《紅樓夢》中的“女兒茶”,是多年來向皇帝進貢的特產(chǎn)。普洱茶保存時間越長,味道越淳厚。干茶色澤烏潤,水沖出后,茶湯褐紅明亮,

  滋味醇厚回甜,具有獨特的陳香味道。不但可以爽口,可以清心,又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它還可以調(diào)節(jié)人的新陳代謝,具有解油脂、減肥、助消化、暖胃、健脾、醒酒的功效。難怪在海外被稱作“減肥茶”、“美容茶”、“長壽茶”。

  西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與內(nèi)地早有聯(lián)系,《史記·西南夷列傳》就記載了昆明等地與內(nèi)地聯(lián)系的一些資料。關(guān)于普洱茶的由來還有個優(yōu)美的傳說。當?shù)匕傩照f: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字孔明)為安定后方,率蜀軍來到云南西雙版納的南儒山。軍士們因為不服水土,也可能缺某些養(yǎng)份,許多人視力減退,甚至失明。諸葛亮知道后,把自己的手杖向寨邊的山梁上一插,沒過多久,這支手杖竟然活了,漸漸長出新的葉子,長成棵棵茶樹。摘下樹上的葉子煮水給軍士們喝,喝過以后,眼睛便復明了。從此以后,當?shù)厝司桶堰@些樹保存下來,并擴大種植,這就是茶樹。因此當?shù)厝朔Q茶葉為“孔明樹”,山為“孔明山”,尊崇諸葛亮為“茶祖”。這座孔明山位于西雙版納的勐臘縣的易武鄉(xiāng),多年來那里以諸葛亮的生日(農(nóng)歷7月16日)飲茶聚會,稱作“茶祖會”。當然這只是當?shù)氐拿耖g傳說,但由此卻折射出普洱茶的特殊優(yōu)勢及長遠的歷史傳統(tǒng),也可看出云南茶與內(nèi)地茶交流的痕跡。這與《日知錄》中所記不謀而合。

  一般人認為飲茶最早的記載是漢人王褒的《僮約》。其中記飲茶的方式是:先制成茶餅,飲時將餅搗碎放入壺中,注入沸水浸泡后飲用。普洱茶也多制成茶餅,與漢代做法一樣,可見其歷史久遠。

  茶(主要是普洱茶)唐朝起傳到西藏。南唐李石《續(xù)博物志》記載“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朝。”《舊唐書·吐蕃傳》記:

  “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節(jié)送公主于吐蕃。弄贊率其部兵次相誨,親迎于河源,見道宗執(zhí)子婿禮甚恭。既而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漸慕華風,乃遣酋子請入國學以習詩書。”

  《藏史》記:

  “藏王松崗布之孫(松贊干布)時,始自中國輸入茶葉,為茶葉輸入西藏之始。”

  由上可知,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干布時,帶去大量中原文化,禮儀,也包括茶、鹽等大量日用品。遂使藏人“漸慕華風”。此后派出大量貴族子弟到唐朝學習,加強了漢、藏人民的文化交流。

  藏民平日大量食牛、羊肉,喝牛、羊奶,食后需要對胃部緩解、消化。一旦茶傳入,便成為最佳的飲料。日久天長,飲茶便成為藏民生活之必需。于是普洱茶逐漸進入西藏,歷史上便出現(xiàn)了茶馬古道。

  多年來我們熟知由中國內(nèi)地到西方各國的絲綢之路,但對中國古代另一條以茶為媒進行交往的茶馬古道卻不甚了解。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國古文明傳播的通道”,從宋代開始,持續(xù)千余年,迤邐數(shù)千里,穿過整個橫斷山脈,實際上也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人間奇跡。

  原先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由云南普洱茶的產(chǎn)地普洱縣出發(fā),經(jīng)大理、麗江、迪慶、德欽到達昌都;一條是由雅安出發(fā),經(jīng)滬定、康定、巴塘,到達昌都。兩條古都從昌都會合后,再抵波密和拉薩,然后輻射到藏南的澤當及后藏的江孜、亞東等地。今天,隨著社會進步,交通發(fā)達,公路及航線均可由昆明到達西藏,但當年“鐵杵之擊地,青石道上猶有坑窩如陣;而重負之壓肩,二郎山中風雨玄黃……”的說法,仍然留在歷史記載中。茶馬古道體現(xiàn)出藏族與漢族、白族等民族的團結(jié)。尤其在今雅安蒙頂山山腳的名山縣新店鎮(zhèn)中,還保留著當年的“茶馬司”。這個自宋朝以來就管理茶馬交易的機構(gòu),仍然銘記著當年茶馬古道的輝煌,人們至此還能聞到普洱茶的余香。

  三、孔子與普洱茶

  茶與咖啡,可可并稱為世界三大無酒精成份的飲料,但茶的功效卻更大些。古時許多書上說到茶的功能。如《神農(nóng)·食經(jīng)》記:“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華佗《食論》中記:“苦茶久食益意思”。陶弘景《雜錄》記:“苦茶,輕身換骨”?!侗静荨分赌静俊酚洠?ldquo;茗(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渴熱,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氣消食。”《本草》之《茶部》記:“苦菜,一名荼……令人不眠(即可使神經(jīng)興奮)”。茶還可以治病?!墩碇蟹健酚洠?ldquo;療積年瘺,苦荼、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搗篩,煮干草湯洗,以敷之”?!度孀臃健酚洠?ldquo;療小兒無故,驚蹶,以苦茶、蔥須煮服之”。甚至宋人王安石論民不可一日無茶。他在《議茶法》中說:“夫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而今官場所出,皆粗惡不可食。故民之所食,大率皆私販者。夫奈民之所苦而使得食,則嚴刑竣法所不能止者,故鞭撲流徒之罪未嘗少而私販,私市者亦未嘗絕于道路也。”王安石把整頓茶市場當作其推行新法的重要措施之一。今日學者文懷沙對茶又發(fā)高論,他說:“當今世界,有兩種文化,一種是清醒的文化,一種是糊涂的文化。糊涂文化的代表是酒,清醒文化的代表是茶。鄭板橋題過‘難得糊涂’,我說難得清醒。酒是糊涂的文化,如何能為大眾所接受呢?因為人總是生活在矛盾之中,為了逃避矛盾的困擾,不得不有意使自己置身于糊涂的心態(tài)中來解脫痛苦。然而人總不能永遠處于糊涂的狀態(tài),更多的時候需要清醒,這就需要借助于茶。……茶使人清醒,使人理智,使人文明……正是因為這個道理,生活在商品社會,人們生活、工作中的種種矛盾更多更復雜,更需要清醒。”

  確實茶是人們強身健體、益智祛病的理想飲料,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楓曾撰文《倡導茶為國飲》。文中說:近年來人們評國花、國鳥,卻未評“國飲”。“可能茶作為中國的代表飲料,太理所當然了,以至于無需評比。”“如果從茶發(fā)乎神農(nóng)氏算起,那五千多年來,茶已深深地融入每個人的生活。開門七件事,米面油鹽醬醋茶,你可能缺米少油,但你不可能沒有茶。幾千年的飲茶史,造就了茶為中國第一飲料的地位。……在新世紀,

  茶的價值又得到新的發(fā)展。‘萬藥之本’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得到新的印證。飲茶已成為世界公認的長壽之道。對茶的開發(fā),已超出飲食本身的范疇,而與現(xiàn)代醫(yī)學、生物學更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飲茶,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種新世紀的健康社會主流方式。”

  儒家思想的締造者孔子,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而且是特殊的,在同類事物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種,當然應該打上孔子牌??鬃又鲝?ldquo;禮”,飲茶是一種禮儀行為,歷代人們飲茶均按禮行事,依禮敬茶待客,茶道是一種禮儀行為??鬃又鲝?ldquo;仁”,就是“愛人”、“敬人”,正確處理各個方面的人際關(guān)系。通過飲茶正好貫徹這種“泛愛眾”“恭、寬、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的行為,一種博愛精神??鬃又鲝堉杏?,做事恰到好處,茶正是一種對人無刺激又使人興奮的清醒飲料??鬃拥乃枷氲暮诵氖?ldquo;和”,通過飲茶更可使人身心得到和諧,人與人之間致和。總之,中國茶文化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從未離開過先哲的和、合之道。飲食專家王賽時曾說:“我們可以借用歷史的光環(huán),照耀傳統(tǒng)文化的每一片園地。”茶文化這片悠久、龐大又極具中國特色的園地,當然需要先哲思想的光環(huán)照耀,孔子與茶,一個精神概念,一個物質(zhì)概念,得以結(jié)合,相得益彰。飲茶不僅是一種味覺享受,也體現(xiàn)一種高尚的生活情趣,飲茶不僅是一般的家常日用必需,也是一種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點的生活方式。同樣,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新世紀,在市場化的今天,飲茶不僅是一值得提倡的良好時尚,也是一種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茶德來促進中西交流,都十分得體。普洱茶是茶中極品,不論從物品的質(zhì)量上,還是從歷史的傳承上,都非一般茶品可比,它可以說是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飲品,因而和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哲人孔子結(jié)合起來,打出孔子與普洱茶的優(yōu)秀品牌不正是順理成章嗎?文/駱承烈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guān)推薦

看了又看

名人明星的“養(yǎng)生茶經(jīng)”
胡安:人生只等一壺茶
莫言與普洱茶
梁實秋喝茶“但論品位,不問價錢”
戚美珍:女人50歲如普洱
鮑春來探尋云南普洱茶鄉(xiāng)的咖啡傳奇
毛澤東、朱德、郭沫若等名人愛茶的種種故事
唐伯虎茶畫中的茶藝思想
叭巖冷:布朗族種茶始祖
布朗族的英雄、種茶始祖:叭巖冷
黃金坤把中國地圖搬上茶盤【圖】
收集整理《余秋雨談普洱茶》
姚國坤
胡明方:營銷云南的普洱大使
吳鳳鳴——“玩茶”的人
“普洱茶男人”孫淳
訪云南省普洱茶協(xié)會會長助理、副秘書長、茶界名人張明春
訪東莞市茶葉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黃志芳
焦家良:民營企業(yè)是靠理想信念而活著
宋徽宗趙佶懂茶不懂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