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竹筒茶

  景頗族,生齒有11.8萬人,大多數(shù)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以及怒江瀘水縣,少數(shù)散居騰沖、耿馬、瀾滄等縣。語宵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景頗族發(fā)源于青藏高原,鈞在 1000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開江南遷,至17世紀定居在今緬甸北部和云南德宏州。
  景頗族員認為萬物都有鬼魂,凡遇不祥事要請“菩薩”看鬼,祭鬼,迷信忌諱許多。祭祀活動有祭官廟、吃新谷、獻谷堆、叫谷魂等。最大的祭祀活動是目腦,現(xiàn)已展開成為景頗族—年一度的節(jié)日——目腦節(jié)。
  男人穿戴一般是黑色對襟短衣,褲腿短而寬,老年人留辮子纏于頭頂,裹以黑布包頭,外出必腰掛長刀。婦女一般著黑色對襟或左短襟上衣,下著圍裙,并裹毛織護腿,喜戴銀飾物。
  生活在云南德宏一帶的景頗族以大米和玉米為主食。每日三餐,以鍋或竹筒煮飯。吃飯時多不用碗筷,只用芭蕉葉包飯食用。
  景頗族員用竹筒煮飯與傣族員的做法相仿。選一節(jié)嫩而多汁的竹筒,兩端各留一段竹節(jié),上端挖一小洞。將淘凈的新米,略泡剎那,然后從小洞灌進竹筒,再用一末節(jié)甘蔗或竹葉,將洞口塞住,接著就放在火上烘烤。當竹筒表皮全部烤焦后,便可削筒取飯。削竹筒時,要一層層削去竹身,只留下一層薄如糯米紙的竹膜,包著糯軟溫香的“米棍子”。食用時連竹膜一起吃下去,其味清香無比。幽默的是,景頗族員還有飲竹筒茶的習氣。竹筒茶的做法是:先挑選粗大的竹子,鋸成長約30公分、一端留有竹節(jié)的竹筒,然后將采摘下來的茶樹芽葉,通過日曬使其失掉二三成水分時,再用手搓揉;或許將采摘來的芽葉用鍋蒸煮,待芽葉柔軟泛黃時,起鍋將茶葉倒在竹簾上,再用手搓揉,然后將茶葉倒人竹筒,用木棒分層筑實,到快要裝滿竹筒時,用竹葉或石榴樹葉堵住筒口,把竹筒倒置,使剩下的水分外流,這樣過二三天后,再用灰泥封糊筒口,將茶筒插入土中,放置二三個月,待茶葉發(fā)酵變黃,或呈現(xiàn)金黃色,并宣告特有的茶葉濃香時,即可劈開竹筒,取出棍狀茶柱,晾干即成。飲用時,鋸下一片,磨碎后用沸水泡飲。
  竹筒茶因材料細嫩,又名“姑娘茶”。除景頗族之外,哈尼族、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也喜飲竹筒茶。
  竹筒茶外形為竹筒狀的深褐色圓柱,緊結規(guī)則,白毫露出。沖泡后,湯色黃綠,兼具茶、竹、糯米的清香,滋味鮮爽。竹筒茶每筒重約500克至1000克不等,長X至25公分,直徑5至6公分,外裹干筍殼,用竹絲捆扎,也是贈給親友的佳晶。
  竹筒茶也是布朗族的傳統(tǒng)飲料之—。他們常在公歷7至8月間,把專門采摘來的嫩茶尖放人鍋內殺青、揉捻,趁熱裝進竹筒內,再放到火塘邊烘烤,待竹筒表層烤焦后即可倒出晾干保管。這種竹筒茶既有淳厚的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沖泡時,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濃郁,是待客的特征茶,別具風味。竹筒茶是景頗族員的獨愛。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推薦

看了又看

長沙民俗風情—長沙名茶
摩洛哥人的喝茶習氣
獨具匠心茶婚禮
浙江余姚仙茗茶習俗
西雙版納茶園中的哈尼族
易武山中茶人生計
各族祭拜“茶祖會”不同之處
品茶之悠韻
圍爐煮茶話團圓 把盞評論觀音韻
“臺灣三寶”話說臺灣茶
你沒見過的魚泡茶:琴魚茶
國際各國茶風俗
杭州茶習俗
拉祜族喝茶習俗:火焯茶
浙江省德清咸橙茶
可口的仡佬族茶泡
南邊區(qū)域新年必喝“三道茶”
裕固族飲用時一吹一擺頭的擺頭茶
拉祜族動人肺腑的竹筒茶
異乎尋常的阿根廷人飲馬蒂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