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茶文化:廣東吃茶文化的代表

 
 
  廣東吃茶文化以潮州茶功夫最有代表性:
 
  一“功夫茶”及其盛行
 
  潮州茶文化是嶺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為著稱。“功夫”,本為茶名(一種中等茶),后演化為烹茶方法?!肚宄笆反笥^。清代述異》稱:“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
 
  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為潮州地區(qū)飲茶習俗的文化現(xiàn)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潮州功夫茶,在當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會友。不論是公眾場合還是居民家中,不論是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品茶并不僅為了達到解渴的目的,而且還在品茶中或聯(lián)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閑聊消遣,或洽談貿易,潮州功夫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儒雅人家的功夫茶特講究,有茶童(戲稱“風爐縣長”)專侍,挑擔、入山、浮水,臨清溪而烹茶,觀山水而論道,賦詩辭而抒情,別有一番情趣。功夫茶乃文人騷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許多詩文中均言及功夫茶,如近代詩人丘逢甲從日本回國后,在潮州生活時作《潮州春思》詩六首,其中一首記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欖炭手親煎。小砂壺瀹新鷦觜,來試潮山處女泉。”
 
  二功夫茶的特點
 
  潮州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與以茶寄情為特點。據翁輝東《潮州茶經》稱:“功夫茶之特別處,不在茶之本質,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備精良,以及閑情逸志之烹制法。”功夫茶一般不用紅茶和綠茶,而用半發(fā)酵的烏龍、奇種與鐵觀音,不必要上等茶,茶葉遠沒有茶具講究。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一般以12件為常見,如12件皆為精品,則稱“十二寶”,如其中有8件為精品,或4件為精品,則稱“八寶”或“四寶”。
 
  茶具講究名產地、名廠家出品,精細、小巧,質量上乘,儼然一套工藝品,體現(xiàn)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價值取向。功夫茶的茶壺,多用江蘇宜興所產的朱砂壺,要求“小淺齊老”,茶壺“宜小”,“小則香氣氤氳,大則易于散燙”,“獨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淺,猶如半只乒乓球,色白如玉,杯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
 
  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雖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沖,也全功盡廢。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謂“十法”,即活火、蝦須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沖、蓋沫、淋頂與低篩。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體程序概括為:“高沖低灑,蓋沫重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或稱“八步法”。
 
  治器——沖茶前的準備工作,從起火到燒開水,沖燙茶具;
 
  納茶——將茶葉分粗細后,分別把茶葉裝入茶壺,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細者置于上,茶葉不可裝得太滿,僅七八成即可;
 
  候茶——講究煮水,以“蟹眼水”為度,如蘇東坡所說,“蟹眼已過魚眼生”,初沸的水沖茶最好;
 
  沖點——講究“高沖”、開水從茶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以防“沖破茶膽”,茶葉沖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沖壞;
 
  刮沫——沖茶時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壺蓋刮去,然后把茶壺蓋好;
 
  淋罐——茶壺蓋好后,即用開水沖淋壺蓋,既可沖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壺外加熱;
 
  燙杯——在篩茶前,先燙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溫,茶不易涼,也能使茶生香;
 
  篩茶——講究“低篩”,這是潮州功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然后如“關公巡城”般地連續(xù)不斷地把茶均勻地篩灑在各個杯中,不能一次注滿一杯,以示“一視同仁”,但一壺茶卻必須循環(huán)篩酒以至于盡,即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潮州功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異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樣,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與其說為解渴,不如說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敘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別地講究食茶的禮節(jié),待茶沖完,主客總是謙讓一番,然后請長者、貴賓先嘗,杯沿接唇,茶面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功夫茶這一套禮儀正是中國傳統(tǒng)的“茶道”。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推薦

看了又看

隋唐五代的茶文化(上)
隋唐五代的茶文化(下)
喝茶是一種懶文化?
福建茉莉花茶的歷史文化
蒙古族的奶茶茶文化
泡一壺好茶帶你領略中國茶文化
愛喝茶的年輕人,真的不容易
不懂茶也要享受茶的那份美好!
女人,因茶而變
喝普洱茶喝出文藝女神范兒
茶與旗袍碰撞出難言的高貴
人生不過一杯茶,何必太清醒
中華茶文化:裕固族甩頭茶
中國茶文化貫徹著和諧精神
細數中國茶葉的十大世界之最
早年四川人家的“紅白茶”解析
唐朝北宋茶葉專賣制度
唐代多位皇帝愛飲茶
唐代茶業(yè)經濟史略介紹
中國是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葉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