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中國茶

  7天時間,35萬國際友人紛至沓來,行至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品飲一杯中國茶。

  8月9日,以“中國故事中國茶”為主題的中國茶文化周在意大利米蘭世博會成功落幕。由中國20家公共品牌、50家企業(yè)品牌組成的中國茶生力軍,帶著國內3500萬茶農的心愿,將高品質與豐富品類的茶飲帶出了國門。參觀游客似乎足下也生了根,紛紛愿為一杯茶駐足等待、品飲體驗,并由衷地豎起大拇指。

  講好中國故事中國茶,眾人齊期許,茶人在行動!

  請喝一杯中國茶

  青花瓷蓋碗在手中嫻熟地一起一落,沖泡的茶品在熱氣騰騰的水柱激蕩下四溢茶香,優(yōu)美的動作、流暢的手法,身著旗袍的中國大學生茶藝團,一經亮相便驚艷全場。8月3日,作為中國館首個以飲食及飲食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周,中國茶文化周在賞心悅目的茶藝表演中開始了。

  2015米蘭世博會中國茶文化周組委會秘書長夏滌斌說:“此次文化周主題為‘講好中國故事中國茶’,就是希望向世界友人全面、深入、立體地展現(xiàn)中國六大茶類。為此,我們每天設計了一個茶日,全天只喝一個品類,讓各國游客了解中國茶豐富的口感,認識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國茶和中國茶文化。”

  文化周期間,中國大學生茶藝團的角色最重、任務最艱巨。

  “遵照世博會的規(guī)定,茶企不能自帶工作人員入場,因而現(xiàn)場所有茶品的沖泡、講解、展示的任務,全部由中國大學生茶藝團的姑娘們完成,她們既要向國際友人傳播茶文化,又要做好中國茶企的品牌宣傳工作。”夏滌斌說,這10位在高校選拔中脫穎而出的大學生,年紀雖小,卻各個懂茶愛茶,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是未來茶行業(yè)的新星。

  四川農業(yè)大學研究生楊瑞在團里年紀最長,也只有25歲,她對肩上的責任深感激動和自豪。“為了這次展示,我們精心挑選了每套茶具、茶服,排練了9個茶藝表演,并在宣傳海報上進行了英文翻譯和解說,剪輯了相關視頻等。但最重要的是用心泡好每杯茶。”楊瑞說。

  每天上午11點,姑娘們就在中國館嚴陣以待,除午休一小時外,幾乎一刻不停地在泡茶、講解、做服務,一直忙到晚上6點半。

  會場分為內場和外場。設置在中國館內的展示區(qū),主要是用來給游客進行講解、表演、沖泡50家企業(yè)品牌的茶品。外場是在中國館出口處設置展示區(qū),進行大量贈飲活動,為游客獻上一杯杯來自20家公共品牌的好茶。

  “我們會現(xiàn)場講解茶藝,介紹每個步驟的含義和功能,教他們如何聞香如何品飲,以及品的這款茶與其他茶類的不同。”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楊瑞希望通過場景化的演繹,將游客帶入進去,向他們傳遞茶與可樂的不同,茶不是一種快速消費或是單純解渴的飲料,它已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一對法國夫婦有感而發(fā):“喝到現(xiàn)場沖泡的茶,那種香氣和口感與以往的體驗完全不同,我覺得這才是真正正宗的茶葉。”

  為了更好地讓參觀者零距離地感受茶文化,茶藝團設計了有獎競猜、現(xiàn)場教授沖泡等環(huán)節(jié)。“他們的參與度特別高,尤其是外國小孩子。我們手把手地教他們泡茶,當看到他們一邊將自己親手泡的茶端給家長,一邊用我們教的中文一字一字地說‘請喝茶’時,他們的父母臉上洋溢起燦爛的笑容,我想這就是一種傳播和傳承。”楊瑞說。

  米蘭如今正值酷暑,外場展區(qū)只有一把遮陽傘,茶藝團學生們身上的衣服濕了又曬干,干了又被汗水打濕,工作結束時才發(fā)現(xiàn)衣服上已結出了一層汗堿。“但最讓我們感動的是現(xiàn)場的外國游客,他們完全在太陽下暴曬著,有時因為人流過多需要等待,他們卻可以為了一杯茶等上十多分鐘,有的還會選擇再看一遍我們泡茶,想必他們也被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吸引了。”楊瑞說。7天時間,茶藝團和企業(yè)自帶的品飲杯全部用完,所有茶樣分發(fā)一空。

  因茶文化結緣

  “不管是哪國人,因茶結緣的都是家人。”國際慢茶協(xié)會主席、意大利茶業(yè)協(xié)會主席Marco(馬可)先生由衷地說,他自己就是因茶結識了妻子,成為了“中國女婿”。

  文化周期間,楊瑞對馬可的身影再熟悉不過了,因為他幾乎每天都會到現(xiàn)場。即使公務纏身,但只要茶藝團的姑娘們泡好茶,馬可會即刻放下手頭的工作,說道:“Teafirst(喝茶第一)。”

  “馬可先生對茶的喜愛讓我很吃驚,現(xiàn)場泡茶時,也發(fā)現(xiàn)有很多外國人要比我們想象的懂茶。”楊瑞印象最深的是黃茶日。“黃茶是六大茶類中相對小眾的一款,像綠茶日,當時沖泡的品牌有30家,黃茶則只有兩家公共品牌的茶,很多國內的人甚至也不知道這個品類。但竟然有國外的游客知道黃茶,并且還能頗為專業(yè)地問,黃茶的成熟度是不是比綠茶高。”

  馬可喝黃茶時也是如此,“他說自己是第一次喝到非綠茶工藝加工的黃茶,黃茶的口感的確別具一格。一句工藝的區(qū)分,足以看出馬可先生了解中國茶的‘功力’深厚。”楊瑞說。

  “對于意大利人來說,茶首先是文化。我們對中國文化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另外,我們也追求茶帶來的健康,”馬可說:“茶本身也代表一種生活方式。歐洲文化講究快。我們有一種咖啡叫做Esspresso,其實就是‘快速’的意思。我們站在咖啡廳的吧臺前面,站著一口氣就喝完一杯。但茶不同,從選茶、泡茶到上茶,是一個需要精耕細作的過程。人們享受茶,可以花上一整個下午和朋友們分享。這是其他飲品所做不到的。”馬可介紹,慢茶也在成為歐洲一種悄然興起的時尚,最近三五年,越來越多的茶館和茶店在意大利出現(xiàn),高品質的茶葉在這里會有很光明的前景。

  中國茶文化周讓世博會觀眾領略中國不同地域的茶文化,也為多領域深層次交流合作搭建了平臺。中國大學生茶藝團副團長陳燚芳介紹:“有一位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大學老師在看完表演后,還專程找到我,希望未來能夠與中國學校對接,通過交換游學的形式來了解茶文化。這說明,中國茶在國外很受矚目,也很受歡迎。”

  中國茶故事在繼續(xù)

  中國茶與世博會的淵源始于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21枚獎章的耀眼成績至今為人傳頌,至本屆2015年米蘭世博會正好一個百年。

  “近些年來,中國茶企也會到國際舞臺上宣傳自己,但基本上都是小群體的展示。像這樣成規(guī)模的、六大茶類全部囊括的展示非常少見,這對于讓中國茶走向世界,是個難得的機遇。”夏滌斌說,據(jù)中國館工作人員介紹,中國茶文化周是中國館最火的活動之一,有近35萬人次參觀展覽,其中99%是歐美人。

  “我國是茶葉大國,但不是茶葉強國,尤其是出口方面,一些茶葉多是較為低端的茶,這給外國消費者造成了中國茶不安全、品質普遍較低的誤解。我們是茶葉原產地,茶也是最具融合世界的產品,我們希望通過文化周來扭轉他們的印象,讓他們了解中國茶真正的一面,中國茶口感豐富,文化深厚,品質也是非常高的。”夏滌斌說。

  浙江大學茶學系教授王岳飛對此也深有感觸。“我國茶園面積占世界的60%,產量也非常大,但出口茶葉的增勢卻較為緩慢,通過茶文化周,把一些準確、全面、及時的信息帶出去,也會對打造中國茶葉形象帶來好處。”

  中國茶文化周上亮相的企業(yè),是中國茶品牌在國際舞臺上的代表。為此,組委會一早啟動了百年世博中國名茶國際評鑒,邀請了國內外33位專家評審,進行國際品評。

  夏滌斌介紹:“這是近30年內,茶行業(yè)規(guī)模最大、評鑒規(guī)格最高的一次茶葉品牌國際評鑒。不僅邀請了中國唯一茶院士陳宗懋等國內頂級的專家參與,也邀請了國際茶葉委員會、歐盟茶葉委員會等國際茶業(yè)組織的專家擔任評審,每個人對127個茶樣進行盲評,保證公正、透明。這對茶行業(yè)也是一件喜事,專家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仿佛和過年一樣。”最終通過評選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金駱駝獎,讓優(yōu)秀的企業(yè)代表中國茶走向世界。

  “如今,中國茶文化周落下帷幕,但中國茶故事還在繼續(xù)。相信未來,中國茶會得到世界更多的青睞,有更多的人喜歡上魅力無限的中國茶。”夏滌斌說。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推薦

“德國陸羽”走進央視

“德國陸羽”走進央視

看了又看

日本三重縣:伊勢茶的故鄉(xiāng)
印度茶葉電商Teabox,幫印度茶農走向世界
日本茶研究團體編撰茶葉歷史文化書籍
波蘭茶葉市場價值超過10億茲羅提
八省拓“萬里茶道”國際商路迎“新生”
盧旺7月茶葉出口額達630萬美元
印度喀拉拉邦茶產業(yè)遭遇百年來的最大危機
東盟博覽會農業(yè)展:茶葉展區(qū)清香四溢
“萬里茶道東方茶港”圖片展走進蒙古國
一個賣茶的老頭開微博10天漲粉13萬!他是誰?
日本茶文化活動走進俄羅斯美術館
肯尼亞茶農茶葉交易有望增長
土耳其安卡拉舉辦“中土共同文化遺產——茶”活動
新加坡特有的“長茶”(StrechedTea)
韓國商人醉心茶文化 自費千萬建黑茶博物館
越南烏龍茶農殘超標出口臺灣地區(qū)受阻
廣西六堡茶暢銷東南亞及歐美國家
李克強向默克爾贈送黃山毛峰,盤點那些曾經送給各國領導人的茶禮
臺灣對大陸普洱茶、斯里蘭卡和德國花茶加強抽批查驗
Sanjeev Dutta:迪拜茶葉交易中心去年茶葉銷售量600萬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