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到底要悶一下還是快出湯才好?

  80、90年代的夏天,知了爬上枝頭高調(diào)獻唱,手上蒲扇扇得呼呼作響,茶葉在搪瓷缸里浮浮沉沉,一旁的搖椅上,悠閑的中年人正搖搖晃晃。這是電視劇里司空見慣的場景,也是老一輩人過夏天的真實寫照。
 ?。▓D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新時代,搪瓷缸已換了模樣,更為精致的玻璃杯,甚至保溫杯取而代之。胳膊粗細的杯子,扔上一小撮茶葉,灌上沸水,蓋上蓋,一悶就是大半天,直至喝干,然后灌進新的沸水,再悶……如此飲茶方式,由來已久,屢見不鮮。
  悶泡,是相對于蓋碗快出湯泡法而言的另一種品飲圈層。之所以用“圈層”以概之,根源在于:茶圈之中,悶泡這個話題,常常引發(fā)不少爭議,各方爭議勢力之間,亦有著旗幟鮮明的觀點和站隊。
 
  就像西方樂器與中方樂器之間誰更勝一籌的爭議一樣(當然,其中也有國家文化因素,但這里所講只針對音樂圈層),兩個圈層呈爭鋒之姿,甚至以語言和行為互相攻伐。
  支持悶泡者言:
 
  若是不悶泡,茶湯根本沒滋味。況且,好茶不怕悶,悶了也不苦不澀的,才是好茶,泡茶不悶泡,根本分別不出茶葉的好壞。
 
  反對悶泡者言:
 
  悶泡是對好茶最大的破壞。好茶,內(nèi)質(zhì)豐富,泡茶時稍稍與水接觸,內(nèi)質(zhì)物便會磅礴而發(fā),釋放出好滋味。若是用悶泡的手法,內(nèi)質(zhì)提早過多釋放,一來造成內(nèi)質(zhì)物損耗,二來容易將茶泡得濃重苦澀,不符合健康飲茶理念。
 
  悶泡,更適合“鑒茶”的沖泡方式
 
  我們先來看悶泡:
 
  悶泡,指的是讓茶和水在一個密閉環(huán)境內(nèi)長時間接觸。此時,茶葉的內(nèi)含物質(zhì)會盡數(shù)析出,味道更加濃郁,茶葉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會放大。
 
  許多老茶客喝茶,如果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優(yōu)缺點,就會加蓋悶泡,等到茶湯涼了,再倒出來品嘗,茶葉的優(yōu)缺點便了然于胸。
  沖泡茶葉,投茶量、水溫、注水量、浸泡時間、出湯時間……等等一些列泡茶要素的拿捏和把握,對口感影響尤甚。
 
  幾大茶類中,像嬌嫩的綠茶、烏龍茶之類的都不適合悶泡,但一些追求滋味醇厚、茶質(zhì)平和的茶類,諸如普洱茶,就能進行適當悶泡,有助于增加茶湯滋味的厚重感。但切忌過猶不及,若悶得太過,物質(zhì)全部浸出,茶湯就會變得苦澀而濃烈,十分影響口感體驗。
  蓋碗,更適合“品茶”的沖泡方式
 
  再來看快出湯的蓋碗沖泡:
 
  快出湯的場景下,一沖接一沖,一杯接一杯,聞香、嘗湯、品滋味、看葉底,感受第一泡……二十泡帶來前、中、后期的滋味變化和曼妙口感,最能體現(xiàn)品飲體驗感和文化儀式感。
  而且,像拉佤布傣這樣,原料嚴格按照一芽一葉、一芽兩葉采摘,嫩度較高的芽葉制作的產(chǎn)品,茶本身較嫩、內(nèi)質(zhì)豐富,遇水內(nèi)質(zhì)透出快,茶水融為一體,湯香水柔,若是泡得過于熟了,便會適得其反,甚至白白毀掉一杯好茶。
 
  況且,內(nèi)質(zhì)豐富的好茶,何愁快出湯之下沒滋味呢?
  綜上而言:
 
  悶泡適合用來鑒別茶葉的好壞,卻不一定適合正常品飲。一些普洱茶適當悶泡有助于激發(fā)內(nèi)質(zhì),更有味,但必須掌握好悶泡的時間。
 
  快出湯的蓋碗沖泡方式,雖步驟繁瑣,但充分留下了與茶對話的時間和空間,這不正是品茶所追求的文化及樂趣所在嗎?
買好茶 上茶窩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相關(guān)推薦

普洱茶的 “舌底鳴泉”

普洱茶的 “舌底鳴泉”

看了又看

【2019年度知識】普洱茶沖泡方法知識盤點
記住這6招,你就是品味熟茶的高手!
吉普號茶山黑話:輕松宅家學(xué)泡茶!全網(wǎng)最全普洱生茶沖泡攻略來了!
吉普號茶山黑話:宅家學(xué)泡茶!全網(wǎng)最全普洱熟茶沖泡攻略來了!
既然體感是來自茶里的葡萄糖,那吃飯為什么沒有明顯體感?
柑普茶什么時候喝好
大紅柑普茶沖泡方法
小青柑普洱茶適合什么時間喝
柑普茶是一顆一泡嗎
柑普茶一整個都泡嗎
如何沖泡柑普茶
柑普茶是什么味道
小青柑一顆可以泡幾天
什么時候喝柑普茶最好
柑普茶如何沖泡
大紅柑普洱茶怎么喝
普洱大紅柑怎么沖泡
柑普茶怎樣泡出來更好喝
過夜的柑普茶能喝嗎
柑普茶好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