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翁建閩:從拉茶青到做茶,一個老司機的翩然轉(zhuǎn)身

編輯:yzwi

碧水丹山,孕育奇茗。

傳承,是一種繼往開來的堅守,也是一種歷久彌新的延續(xù)。

他們,是一群有手藝、有思想、有夢想的青年。

或生于制茶世家,或因愛茶半路出家。盡管出身不同,卻殊途同歸:傳承古老技藝,追求精益求精。

也許,他們很平凡,卻拒絕平庸,更拒絕“躺平”。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不停奔跑,不斷超越。

他們,是巖茶新勢力,也是奔涌的“后浪”。

人物名片:翁建閩,1983年生,武夷山市山鼎茶葉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代 表 作:幽谷上品(肉桂)

“高山之頂,品質(zhì)之極。只有生態(tài)的、健康的茶,才是'鼎'級好茶。”

——翁建閩

翁建閩是個很“純粹”的技術(shù)男。

他很不擅言辭,還有些靦腆。在他的內(nèi)心世界里,如何做出一泡好茶,就是最好的語言。

一泡有口皆碑的好茶,勝過千言萬語。

他的茶園在高山頂上,遠看就像一只巨鼎,品牌就簡單直接地稱為“山鼎”。最樸實的文字,蘊含了他對頂級品質(zhì)的不懈追求。

“逼”上茶山

只要是生在武夷山長在武夷山的人,總是繞不開茶。

巖茶的“巖骨花香”,就像與生俱來的基因,深植在翁建閩的血脈里。

他原來是一名農(nóng)用車司機。每逢茶季到來,他跟每一個武夷山茶農(nóng)一樣,從來就沒閑過,給十里八鄉(xiāng)的鄰里鄉(xiāng)親拉茶青,奔忙于茶園與茶廠之間。

到了晚上,茶廠里的繁忙隨著青葉漸漸發(fā)酵,一場人與茶、時間的較量,徐徐開啟。

對于農(nóng)用車司機來說,白天才是翁建閩的“戰(zhàn)場”。這時,他本可以喝茶、玩手機、睡覺,屬于茶農(nóng)的忙碌,基本與他無關(guān)。

然而,他并沒有“高高掛起”,而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別人做茶。雙手搖篩,不疾不徐,青葉在水篩上有節(jié)奏地跳動、摩擦、碰撞,漸漸散發(fā)出馥郁的香氣。

這樣的場景,這樣的聲響,這樣的氣息,他再也熟悉不過。因為,幾乎每一個武夷山人,腦海里或多或少都有一抹揮之不去的茶香記憶。

作為旁觀者,做茶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以及青葉的每一個變化,他都看在眼里,默記在心。

“原來,做茶也是蠻好玩的!”他心血來潮,躍躍欲試。

2009年,他的這一閃念竟變成現(xiàn)實。由于哥哥不幸離世,他不得不接手哥哥創(chuàng)辦的茶廠,被“逼”上了茶山,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他沒有任何思想準備。

沒有人教,沒有人帶,一切從零開始。

潛心摸索

在翁建閩的腳下,是一條從未走過的路,他只能摸著石子過河。

從采茶起,曬青、搖青、炒青、揉捻、焙火,環(huán)環(huán)相扣?!翱慈思易霾瑁孟窈苋菀???勺约翰僮髌饋?,全都是問題,根本不知從何下手?!?/p>

他向他認識的所有做茶師傅學(xué)藝,這些師傅亦師亦友,知無不言,慷慨地分享做茶經(jīng)驗。記不清有多少個日子,他一邊做茶,一邊摸索,常常是黑白顛倒。

他在做青間里放了一只鬧鐘,來掌握每一輪的搖青時間。而且,他每隔幾分鐘就要去看看青葉的狀態(tài),生怕錯過了搖青的最佳時機。有時,遇到棘手的問題,無所適從的他,四處打電話求助請教。一夜下來,他幾乎沒睡。

多年來的摸爬滾打,跌跌撞撞,他的艱辛付出,慢慢開始收獲回報。

綜合自己積累的制茶經(jīng)驗及市場反饋情況,他發(fā)現(xiàn):中火茶是巖茶消費市場的“中堅力量”,市場接受度普遍較高。

“時下巖茶市場風(fēng)生水起,剛接觸巖茶的人,給他喝火功比較高的茶,會認為那是‘焦糊味’,其它的滋味也拼不出來。如果火功太輕,茶葉也不容易保存,極易返青?!蔽探ㄩ}分析說,中火,不偏不倚,恰到好處,讓茶的香氣更內(nèi)斂,滋味也更醇厚。藉由炭火的熱力,茶中的低沸點芳香物質(zhì)揮發(fā),苦澀感漸弱,轉(zhuǎn)為醇厚綿柔,香與味具足。

譬如,“幽谷上品”,就是典型的中火茶,其原料系天心巖肉桂。入口花果香顯著,肉桂那標志性的桂皮香與辛辣感,在茶湯中清晰地呈現(xiàn)。五六道后,花果香猶在,湯中還有一絲絲清涼感,清甘爽口。

山“鼎”好韻

清涼感,是山場之韻,亦體現(xiàn)了良好的茶園管理。

除正巖山場外,翁建閩做的茶,原料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吳屯鄉(xiāng)。這座靜謐的山鄉(xiāng),與浦城、江西上饒接壤,平均海拔超過800米,是典型的高山茶園。

茶園系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產(chǎn)隊墾辟的,品種以水仙為主。

能通汽車的路,在山腳下就戛然而止。要上茶山,非步行不可。山路陡峭崎嶇,本身就很考驗人的體力與耐力。

大約1.5公里的路程,就要花去近40分鐘時間。若逢茶季,肩挑茶青,行路更難。

40余載的年歲,山靜日長,茶樹自由生長,與周遭的草木,融為一體。

茶樹的枝葉,向往陽光,努力向上。樹下的苔蘚、樹掛,與樹共生。四周,闊葉林環(huán)抱,如襁褓一般,默默守護著茶園。

高山“秘境”之中,茶樹“叢味”鮮明,似雨后新苔,兼帶木質(zhì)清香。

茶,雖由人植,卻也是大自然生態(tài)鏈中的一份子。為了盡可能不打擾這近乎原始的生態(tài),翁建閩一貫堅持最傳統(tǒng)的栽培管理方式,摒棄化肥農(nóng)藥,采用人工除草,施菜籽餅、豆餅之類的有機肥。“我們家這片老叢水仙,生長在郁郁蔥蔥的草木中,原料純凈度是絕對有保證的?!彼茏孕拧?/p>

“茶,是要喝入口的,干凈、健康是最起碼的要求。優(yōu)質(zhì)的原料,才能成就頂級的品質(zhì)。如果急功近利,猛下化肥,猛打農(nóng)藥,把山場整得寸草不生,產(chǎn)量是提高了,病蟲害也少了,可是茶就沒有味道了。這種做法,無異于竭澤而漁,我們的子孫后代就沒飯吃了?!蔽探ㄩ}說的都是大實話,話糙理不糙。

高山之頂,品質(zhì)之極。只有生態(tài)的、健康的茶,才是“鼎”級好茶。

來源:茶道傳媒

如有侵權(quán) 請聯(lián)系刪除

買好茶 上茶窩 正品保障 品類齊全
查看

推薦閱讀

評論

1條

我哩邁邁邁…

App留言
0
漢語博大精深 每個人看到 理解 還是各有不同。山鼎 潮語等同于 山頂 ?? 高山之上
發(fā)布失敗,請檢查您的輸入。
您還沒有登錄
點此登錄 取消
1